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我注意与语文学科相联系,使学生将地理课学得的知识与语文知识相迁移,互相转化,增强了教学的效果。譬如:讲到华北平原春季雨水少、风沙多这一特点时,我就让学生回忆语文《避雨》这课书中哪一句话也反映这问题,学生一下子就想起“春雨贵如油”这句话。我顺水推舟说了原因。同时告诉学生这  相似文献   

2.
钟静 《现代语文》2009,(7):100-101
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就开始接触语文,可语文到底学什么?到底该学什么样的语文?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也会被问得张口结舌,这不是夸张,而是发生在笔者的大学语文课堂上的事实。鉴于此,笔者认为,现在语文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根本问题:1.语文教育工作者不知道教什么样的语文。2.语文学习者不知道学什么样的语文。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3.
杨玉清 《考试周刊》2012,(63):52-52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得少,关注得少,反思得少。  相似文献   

4.
在长达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语文科.由于讲的是方言.日常生活中很少直接接触到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知识,学生对学习语文根本没有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很不理想。如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学语文。使他们不怕困难地把语文学好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知识如何复习才能奏效?高考迎考复习怎样实施"少教多学"策略?这是一个对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很不明显,学生在不断地受挫感中艰难前行,渐渐对语文复习失去兴趣和希望,于是高考语文复习就进入"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等误区。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高考语文复习变得"少教多学"呢?现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谈一  相似文献   

6.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少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知道得太少,对世界文学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字写得令人无法欣赏、请假条不能写得合乎要求、说话粗鲁、脏话连篇、感情淡漠麻木的学生不在少数。由此看来,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和教学实践认为,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成天忙忙碌碌地工作,教得非常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收效甚微。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知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虽然热热闹闹,师生互动也很精彩,看起来内容非常丰富,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已成为许多人批评指责的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应从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出发,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需求为前提,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落实"少教多学"的现代化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生的良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一、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少教多学"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产物,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特色,是一种特殊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许弘焜 《考试周刊》2011,(34):58-58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法宝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背得多就考得好,背得少就一定考不好。我认为学语文固然离不开背,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读、写、听、说能力都不可能太高。可见,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往的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去灌输,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结果老师讲得累,教得烦,学生学得苦,负担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我们都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而"少教多学"正是提高教师"教"的水平,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产生了“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作品分析模式。每一篇课文都要按照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等,从头至尾地分析一遍。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也按这个模式去学语文,教师讲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就这样被无端地耗费掉了,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恰恰被忽略了。二是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错误地认为只有系统地掌握了语文知识,才能形成语文能力。这个包袱非常沉重,我想,语文教学效率低…  相似文献   

12.
赵霞 《现代语文》2008,(8):36-36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运用语占文字进行生活的能力,是人类存在于社会的一种能力。知识和技能不是语文能力,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在特定的情况下,用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它们才表现为语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应以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技能进行生活为最基础的内容,如何学得语文技能,得借助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架空分析,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教学上讲得多读得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拓新的拦路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结合,而语文学科在这一方面又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事实是,语文教学目前偏重基础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对语言文字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机械重复,而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审美教育、个性心理培养、社会意识渗透等根本不触及。作为语文学科,它不仅仅是基础工具,也是情的海洋,美的世界,仅仅停留在基础目标上,不可能实现语文基本功的内化。不对语文的…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教学既是教学出彩的高产田,也是高考得分的低产地。况且老师教得好,未必学生学得好;学生学得好,未必考试考得好。要想教、学、考均达到理想状态,个人认为必须做到注重景境,浸润诗情。一、注重诗歌背景知识的渗透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虽然有的古诗字数较少,但因诗中有些字、词我们今天用得少或者不  相似文献   

16.
语文书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培养学习习惯的载体。如何运用好这本语文书,让它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载体呢?我努力让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学习的痕迹,让人人都会学语文,都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仅仅把目光停留在那成千上万的文字上,不与身边的人、事发生联系,不与已有的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语文课内文本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学过,而不会是学懂、学通、学会。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拓宽阅读的领域,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视野伸向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光怪陆离的社会角落。这样,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教师也教得轻松活泼。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提问     
语文教学中,为什么长期以来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能令人满意,出现教学低效率的局面呢?重要的原因是,在打基础的同时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时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以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启发于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为指导思想,让学生的基础打得更扎实,知识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摸索了一些发展学生智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些城镇和乡村小学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有的学校不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六年级学生在课外背诵全册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繁,占去了学生诵读和练习的时间,把绝大部分练习挤到课外。有人提出:“测验成绩在九十分以下的都要补  相似文献   

20.
“大语文教育”在教学中的尝试通化钢铁公司第二中学马玉秋一、问题的提出从教学实践看,课本怎样说、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学,永不变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与写、学与用严重脱节,知识学得死,能力低下,一个问题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身边明明有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