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北京档案》自1984年10月创刊至今已出版200期.在这难忘的23个春秋里,《北京档案》植根于兰台这片沃土,历经锤炼、日趋成熟,不仅饱含了办刊人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更凝结着各级领导的重视、专家学者的指导、各级档案部门与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支持,以及社会读者与作者的认可.在此,我代表《北京档案》杂志社,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北京档案》成长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
诉讼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否应该缩短,在学术界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出定论,但是通过思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不少的新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已经永远完成了它们的物种史,凝固成人类的一段记忆了。一个由6个国家的25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长江干流来回3336公里,搜寻38天,于2006年12月13日宣布,他们什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档案法》对档案的收集、形成、保护、利用等环节均进行完善,扩大、保障档案利用是最大亮点.《档案法》的修订,必然对如何有效利用司法机关的诉讼档案产生深远影响.诉讼档案的教学科研价值,使高校对诉讼档案有强烈需求和真实需要,模拟法庭是高校法学教育利用诉讼档案的主要方式.为贯彻落实新《档案法》,充分发挥诉讼档案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5.
6.
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了新时期档案人的良好作风和时代精神。作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卞峰煜同志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尤其要学习他带领绍兴市档案局(馆)敢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近期。我们对绍兴市档案局馆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在卞峰煜同志的主持下。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新版12卷本《孙中山全集》正文11卷已在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第12卷是全书索引,即将编竣出版。它被推选为1986年中国出版界十件大事之一。我是此书的责任编辑,下面谈谈关于编辑出版这部“全集”的一些思考和感受。一、对选题的思考提出选题,是编辑工作的第一重要环节。选题的提出必须以  相似文献   

8.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中国档案》创刊60年来,坚持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服务方向,已成中国期刊方阵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更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在纪念《中国档案》创刊60周年活动中,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倍感兴奋和自豪。虽然,我在档案部门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我与《中国档案》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西安档案》自1983年4月20日创刊至今,已阔步走过了20年。她在重质量、讲实效、守信誉、重视化内涵的思想指导下,图并茂,越办越好,受到同行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与青睐。  相似文献   

10.
11.
周威  陈晨 《兰台世界》2016,(4):18-20
随着我国档案工作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省在诉讼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库藏量、提供利用制度的建立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相关诉讼档案公开制度规范不健全、数字化进程缓慢、提供利用方式单一、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就档案主管部门、法院档案部门、法院档案工作者三个主体提出对策建议,以做好云南省法院诉讼档案的公开与利用工作,为审判工作、社会民生和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1985年,也就是《档案与建设》创刊的第二年,我"半路出家",由一个市级机关的文书档案工作者,走上淮安市档案局馆的编研岗位。从此,也和《档案与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份可以称之为"稿缘"。我利用工余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写稿、投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审阅、修改、刊发,一本刊物成为无形的纽带,将我和编辑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近30年的交往中,作为一个老作者、老读者,我同《档案与建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几乎和每一位编辑都成了知心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2年10月31日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提出:"要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要建设档案文化"。当下,各级档案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下,对档案进行加工、提炼、编纂,向社会呈现风格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已成为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呼唤,《云南白药大事  相似文献   

14.
据2002年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全国有60万“弃档族”没有档案,给他们的升学、就业,特别是其中一部分困难弱势人群申请社会救助带来了极大不便。这一现实问题,值得档案部门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档案》栏目概括北京卫视的《档案》是一道揭秘性的纪实栏目。自2009年2月4日开播以来,凭其讲述内容的神秘性吸引无数观众。到2011年伊始,栏目由周播改为日播[1]29。栏目不仅选题广泛,主持风格也匠心独运,主持人充分利用各种道具渲染了档案的神秘性,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把观众带入到讲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面广,震区档案馆室及馆藏档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北川县档案馆损失惨重:馆藏8万余件档案共挖出6.7万余件,大部分被挖出的档案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作为档案学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谢伦伯格的主要档案学思想和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为档案界所接受、推崇和运用,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产生能密切联系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作为一个档案理论研究家和实践家,谢伦伯格曾经并将继续影响数代档案工作者。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谢伦伯格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初识《中国档案》,并非出于自觉自愿的喜欢,而是被前辈逼上梁山。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我与《中国档案》这耳提面命式的相识,却为我做好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7年,我毕业被分配到宁夏档案局保管利用部工作。苦读寒窗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当时心想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但上班没几天,人大档案专业科班出身的宋杰老馆长就把我的美梦搅碎了!他一方面和蔼可亲地关心我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毫不含糊地锤炼我的工作,给了我一篇命题作文:浅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