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同时,对于大学生"村官"研究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学界对大学生"村官"研究开展得比较晚,因此目前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框架.文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从大学生"村官"概念的解读、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途径、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和有关政策出台的出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大学生"村官"的基地,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一环.高校在培养学生党员担任"村官"时,应严格把关培养、选拔和保障各环节工作,切实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村官"培养、选拔和保障现状的分析,探索建构高校学生党员担任"村官"的选拔、培养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调查,表明当前选拔大学生下基层已经形成了选拔、培训、保障、激励和流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很快适应了农村基层工作,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尽管一些"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远远超过当地村干部的收入,但多数大学生村官仍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村官自己认为"专业与岗位不对口,个人专业优势难以发挥";超过70%的人认为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个人将来的出路有顾虑,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会继续留在农村.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由"工作分配"转变为"职业选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由"组织选拔"转变为"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从"就业安置"转变为"货币补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输出者,高校承拒的责任与义务也越来越多.文章阐述了高校在对"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新挑战,阐述了高校制度建设对"准村官"的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高校"准"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起,北京、上海、吉林、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计划.目前,全国有10万名大学生活跃在"村官"岗位上.  相似文献   

6.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始自发探索阶段.到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一时, "大学生村官"成了热议的新名词.说到"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关专家认为,它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缓解了目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然而,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真正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分流呢?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新一轮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如火如荼.可是在最初的轰轰烈烈之后,出现了大学生村官"留不住"、 "呆不长"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村官自身和这项计划政策两方面因素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村官"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锻炼自身能力.面对如今的村官热,欣喜之余笔者不由地把目光投到了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流向问题上.据笔者走访调查,大部分村官都希望期满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有限的公务员招录名额根本满足不了日益庞大的村官队伍.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不仅可以解决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而且还能锻炼自身为人处世的能力,历练自己.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因素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不和谐、大学生村官思想上未"扎根"、工作上难"深入".大学生村官不良环境克服的关键是优化环境与面对挑战并举.使他们做到从关注个体转向优化环境、从回避逆境转向面对挑战、从个体发展转向社会进步.全方位、多角度优化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村官”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创举,其重大意义显而易见.然而,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自身对"村官"岗位、自我定位及前途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要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早年的林语堂服膺钱玄同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进入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国民性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虽然仍然采取批评的态度,但锋芒已不毕露,且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他对“国民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不是以“一元论”而是以辩证的态度进行理解。晚年,林语堂对于中国文化及其人格的欣赏往往大于批评,肯定往往大于否定,表现出复归的倾向。林语堂对“国民性”的认识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化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第一,“和平”、“容忍”与“和谐”等内涵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对话”的主调。第二,“知足常乐”与“诗化人生”的人生观,对于冲破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迷雾,十分必要。第三,理想与梦幻、奇思与妙想、放逸与优雅,这些灵心对于克服当下过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词尾“然”是上古就有的词缀,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朱子语类》中,后缀“然”不仅构词数量多,而且活动能力很强。文章调查了词尾“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然”作了历时梳理。  相似文献   

13.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余华新作《兄弟》(上部)仍然坚持了对人类生存苦难的关注,书里写了大量的暴力与死亡,但作品在抒写苦难的同时,诠释了拯救苦难的一剂良药——爱这一伟大人间情怀,表现出了一个良心未泯的作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课改”在西北实验区的实施,大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实验区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但是,实验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和阻力。要解决问题,排除阻力就必须进一步转变对课改的观念;保证实验区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保证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如今,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个必然”的理论遇到了不少的曲解和挑战.正确认识这一论断,直接关乎着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关乎着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当代两大阵营的较量及其新变化等问题,从中阐明了“两个必然”的真理性及其与“两个必然”的辩证统一性,进而说明在当代中国既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需要大量的论证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随着“三生教育”实践进入新的阶段,理论上迫切需要作出相应的呼应指引。要让“三生教育”走得更远、影响更大,就需要加强专业性、针对性课题研究;以教育规律为指导,变外驱力为内驱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式试验报告;深入调研,融入云南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作家在"洋场爱"渐成时尚之际,适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对"洋场爱"进行了大量的、精细的描写和展示."洋场爱"是专属于大都会欲海"猎神"的"爱的哲学",欲海的速食与狂欢是其基本特征."五四"以来逐步输入的性解放理论是"洋场爱"产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