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邓小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意识,同时要坚持先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一栋 《江苏教育》2022,(86):74-76
<正>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创办于1899年,原名昭阳书院,因建校已超百年,因此全校师生更喜爱称呼其为“世纪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倡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并明确定义“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自那时起,实小人人立志,争做“世纪书院”的“大先生”。那如何才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大先生”呢?要成为“大先生”,笃诚的理想信念是导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正确历史观、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等具有重大意义。教学要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深化推进教学改革、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探究"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路径。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智、学史铸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要努力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价值。在思想引领、品格塑造和行动激励等方面,基于“三个务必”培育“时代新人”,以思想为引领,筑牢“时代新人”精神之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推进实践载体建设,助力“时代新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课”是高校结合现实、联动内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善用“大思政课”当恰如其分地讲授好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在坚持知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相统一、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相统一、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相统一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晰“拥护谁”“为了谁”“成为谁”,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三板小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打造四有校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并为此层层剖析,探查内部问题,从中寻找多种解决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索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一阵地;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领路人;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隐形路径;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制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保障;管理是“立德树人”的万金油;网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阵地;资助和激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宣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除了在时间拓展上呈现出人的学习终身化趋势外,在空间拓展上也呈现出社区教育一体化趋势。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四有”人才,社区教育必须冲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形成各种教育因素的互动,尤其是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以加强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和未来道路,它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三个面向"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它指明了"立德树人"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打造“精品课堂”意味着课堂教学要在理念更新、模式创新、实效提升和教学反馈等方面作出改进。打造高校“精品课堂”,要加强党性教育,提升政治“高度”;聚焦专业素养,挖掘理论“深度”;借助信息科技,拓展教学“广度”;传道授业解惑,彰显课堂“温度”;注重教评反馈,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要完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内容,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德法共育"理念,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德法共育"坚持为"德法兼治"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德法共育"的实施方法既要使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般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特殊方法,包括一体式教育法、联合实践式教育法、情理结合式教育法、案例互动式教育法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巨大反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分明,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对我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品性教育”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而当前“品性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何将“品性教育”落到实处,值得教育者更加深入研究。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围绕“品性教育”教育理念,以培养“人品高洁、学品聪慧、身品健美、行品优雅”的“四品”学子为育人目标,聚焦于“品性教育”的文化体系构建、德育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魅力课堂构建、评价体系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构建,基本形成较为成熟且能推广的“品性教育”范式,引领学校“品性教育”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现象,那就是“溺爱”教育。多年的应试教育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它在社会上产生了阻碍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破坏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等诸多不利影响。笔者在文章中就“溺爱”教育形成的原因、不利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文章从做好课堂育人、做好文化育人、做好活动育人、做好实践育人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本土红色文化进课堂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既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也是高校实现教育梦来托起与支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还是高校"三个牢固树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标准。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探讨"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的价值所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大学理念和思想精髓的传承,更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正本清源和理性回归。"德"之倡导旨在以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获得感为价值旨归,以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为着力点,丰富和满足青年学生高层次精神需求,体现了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立德"既蕴含着对"德"之内涵要义的理解把握,也包含了对"立德"与"树人"辩证关系的深刻解读。只有将"立德"置于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才能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大学教育呼唤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辈出,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大量合格人才的涌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诠释了新时期大学人的本质特征,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培育大量"四有"新人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也是师生精神发育、成长的家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建设项目。笔者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现今许多学校管理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