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很短很小的小说。“很短很小”主要是就它的篇幅而言,“小说”且是针对它的属性而言。因此,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对微型小说也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的短小,所以,又派生出了其独特的审美属性。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一、微与著的对立统一由于微型小说“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是一种情绪、怅惘、惊叹、留连、幽默,  相似文献   

2.
万安 《中学生博览》2022,(20):54-55
<正>链接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引人深思,有的逗人发笑……让我们从中采撷一二,学习创作一篇小小说。任务解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和“超短篇小说”,小说样式之一。它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很短很小的小说,是几个字、几十个字、几百个字到一千五百字左右的小说。微型小说历史悠久,发展至现、当代,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及独特的审美特征,区别于其他小说类型,并以其机智的立意独树一帜,屹立于小说之林。  相似文献   

4.
我爱披肩发     
我有一头如青丝般的齐肩长发。我从心底里爱着长发,尤其喜欢享受长发的生长过程。所以,从它很短很短的时候起,我便想方设法不扎它。头发稍长些,我更是天天披着头发,任它披拂在我的颈间背上。有人见我成天这样,总免不了热嘲一句“疯婆子”,而我总说:“我喜欢披头发!”  相似文献   

5.
一、几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1、“扁平人物”和”园整人物”。 小说吸引我们主要是因为它写人。小说中的人我们称之为人物。在短篇小说中人物类型是内容的基本要素。 E·M·福斯特说短篇小说里的人物是“扁平”的而不是“圆整”的,因为他们是按明确规定的性格来描绘的。另一方面,没有一个作家能用几千字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6.
党建同学,你听说过“魔由心生”这个渊吗?它是说一切问题或困难的根源都主要在于自己的内心,而外界的客观条件仅占很小的比例。我觉得你听不懂课的原因不在于听不懂,而在于你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兵小说论集》虽然是在前些年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学术论文基础上整合而成,但它绝非一部“散论”或“杂说”。一方面,这里具有明显的体系,大致可以分成话本小说研究、文言小说研究、章回小说研究等系列,主要涉猎世情、武侠等相对集中的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这里还有一条比较硬朗的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张兵先生在“前言”中所阐发的观点:“小说,一种文化。”可以说,把小说定性为“一种文化”,是张兵先生富有理论气魄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也是聚合这部小说论集的大章法、大格局。我们知道,小说研究的文化学视野并非是随意打开的。张兵先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源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创作鸿丰。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出于稗官说”、“出于诸子、五经说”、“出于神话传说说”。 “出于稗言说”是班固提出的。它是我国小说起源的最早的一种说法。但班固所谓之“小说”,据其历史渊源,是指一些琐屑的言论和无关紧要的道理,其内涵是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小说不同的。不过班固对于小说起源的观点,却一直为历代史家所沿用。成为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艺体裁,在观念上是很精确的。但“小说”的名称,在明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上却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小说理论批评,也随着不同历史阶段小说创作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发展。典籍中最早出现“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篇》记载任公子得大鱼,“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后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辁才讽说之徒”,是指凭藉着轻浮的小才讲故事的人,“讽说”一词,是动宾结构;“小说”指的也是故事一类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小说。这部作品浓缩了海明威对爱、恨、信念、人的尊严及命运的看法。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这是我在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出色运用。  相似文献   

12.
微型小说的属性是小说,因此它具有一般小说的审美特征:形象思维、艺术概括、典型化的方法、个性化的性格、语言等,但由于它是“微型”,又另有其审美特征。当代已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时代发生着急遽变化,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不能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切入”即“截开进入”之意。小说教学的切入 ,即从小说的某一点截开而进入教学 ,它是深入理解小说的起点。准确地把握小说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能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率。小说教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一 )从小说反映的矛盾冲突入手 ,抓矛盾冲突的焦点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总是通过一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且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主题。小说教学可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通过哪些事件 ,反映了生活中怎样的矛盾冲突 ,体现了怎样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着力于把握矛盾…  相似文献   

14.
钱汉东 《新读写》2008,(9):50-51
丝丝,本名吴丝丝,是本刊2005年5月号“新人物”,那期杂志刊登了她的充满蓝色忧郁的小说《鲸》,她的照片还上了封面。汶川大地震后,丝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了一部反映地震后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小说。丝丝说:“我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长,让我更加珍爱身边的人,让我去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原来活着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本刊主编钱汉东为她的小说写了序。他在序中说:“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并不意识到幸福的同龄人,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5.
“通俗文学”概念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因为其概念语义与实际涵容对象不符;它虽是针对“纯文学”而提出,而事实上要在文学中特别分一些“纯”文学则相当困难。因此,造成了关于“通俗文学”论争的错位——对象确认上的错位和评判价值尺度的错位。中国传统的所谓俗文学实际是指“民间文学”和“市民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而目前的“通俗文学”则缺乏这种可构成范畴界说的条件,实际是专指流行于书摊的言情、凶杀、武打、侦探之类的小说,其读者文化层次较低。在“通俗文学”概念的使用和有关理论的阐发中,存在着与文学现象的脱节和悖谬之处。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情节小说、情绪小说和性格小说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曾被称为“另类”作家的沈石溪,他的作品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沈石溪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主要“样式”(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比较下列几种关于小说的“界说”(定义),可以加深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生活,这就是小说。”(初中语文第三册《谈谈小说》)“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人的价值”有“属性说”和“关系说”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认为“属性说”立足于人的内在价值的角度,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属性;而“关系说”则立足人的外在价值,体现了对人和社会存在属性的肯定,二者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即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183;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183;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苟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由此可见,“小说”在先秦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判断,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不是创作谈     
在很多人的眼中,我是个“胆大包天”的浑人,其实我的胆子很小,怕很多事情。 其中之一,便是害怕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写小说的?”或“请你谈谈你的创作经验。”因为我回答不出。因为我在创作上还没有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写小说在我,至今仍是一件撞大运的事。每每提起笔来,我都担心自己会写砸锅。不知小说写成之后,它的命运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