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莹 《家教世界》2022,(21):23-24
<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品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礼仪,为未来健康成长做好充足准备。本文以幼儿德育新理念为主题,结合后现代思潮理论,论述幼儿园德育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幼儿德育品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贯彻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将教育和保育进行有效结合,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德育目标。而幼儿的德育品质培养基于幼儿园的教育息息相关,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连,家庭为幼儿德育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同时幼儿的德育培养与幼儿在日常家庭活动中的习惯紧密结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德育品质就需要将幼儿园和家庭进行有效配合,双管齐下,构建幼儿家园通过家园合作构建幼儿德育品质培育模式。本文基于幼儿德育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家园合作幼儿德育品质教育模式的实施理论,探索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德育品质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幼儿德育品质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进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83-185
随着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不断冲击,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幼儿园从后现代课程理论中吸取精华,在课程评价改革上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概括出了后现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一些基本特征:多元性、动态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传统幼儿家庭德育以家庭伦理教育为主要价值取向。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增加,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公共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以公共道德为核心的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应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价值取向。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的转向,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育方法,突破家庭场所的限制,走向社区生活,配合幼儿园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刘晨洁 《家长》2023,(22):73-75
<正>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呈现出更加新颖的态势。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铺垫阶段,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幼儿阶段是整个幼儿行为习惯、性格培养以及道德信念树立的关键时期。将德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可有效夯实幼儿成长的素质基础。一、幼儿园教育中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将各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从单一的考试成绩提高,提升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上。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过程是由师、生、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平衡将会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最终效果。因此,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话型师生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它的提出适应了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也将是今后教育法律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21世纪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模式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德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人文观和正确的学生观;改革现行德育体制中的不利师生“对话”的因素;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要在交往、合作中实现师生问“对话”。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在教育哲学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这种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提出质疑,进而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学生观及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德育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幼儿园应通力合作,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以促进幼儿德育工作开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幼儿园德育课程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的实施路径,并幼儿习惯培养、礼仪课程、劳动课程、爱国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分析家园共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创设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环境,促使家庭、社区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应重视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与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德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同时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关注本土文化的熏陶,善于通过特殊节日与重大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可以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多样化、传统道德教育主题化、传统道德教育节日化和传统道德教育特色化开展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幼儿合作和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来提升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通过家园合作将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postcolonialis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ystem of South Korea.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Korea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has conceptualized it as preparing children for their later schooling and helping them learn the moral and social values most desired by society. In order to problematize such a monolithic conceptualization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conceptualize it by analysing Korea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ts postcolonial condition. Using a postcolonial framework and Foucault's concepts of power and discourse, this article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reclaiming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s a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discursive product.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readiness” as an example, how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Korea has become hybrid through postcolonial experiences is further elaborated.  相似文献   

14.
幼儿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幼儿园应以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为目标,以环境创设、幼儿一日活动、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以美激情,以情动情,以情促行,开展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情境互动式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15.
李莲花 《成才之路》2020,(2):102-103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幼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已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制约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瓶颈进行分析,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部分,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对其终身都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偏颇、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以及教育主体整合不足等诸多问题,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幼儿园三个层面. 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幼儿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告状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好儿童的告状行为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家长进行成功的家教提供帮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幼儿园发生的真实案例,尝试将各种较为常见的告状行为分为有意义告状和无意义告状,并从规则认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类型及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本土资源探索幼小德育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综合了幼儿园社会教育和小学一年级德育内容、目标和方法,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幼儿社会行为发展规律,遵循幼儿教育中创设与教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了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直接体验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不应采取唯科学知识至上的价值取向,而应追求求真、扬善、达美的完美统一.其中求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教师不仅要保证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更应给予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耐心等待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科学问题,鼓励和支持幼儿因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增加的探究过程,而且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全面考虑活动本身的探究价值,能够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究需要;扬善是最重要的科学内核与价值追求,科学只有用于善的目的才能真正造福人类.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与意识;达美是科学追求的自在自为境界,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融合审美教育,让幼儿在审美愉悦中更深刻地体验到生命与自然的美好,更坚定地维护科学扬善的价值追求与求真的精神态度.  相似文献   

20.
蒋月玲 《天津教育》2021,(6):162-163,166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家园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形式,可以确保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加强家园共育,才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够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