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瞳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人在这首说理诗中,以“行舟”作比喻,说明“春水”对于“行舟”的重要性,借以阐发了思维与写作的自由来源于广博知识的积累。我们的记者(通讯员)是时代巨轮上的瞭望哨兵。要胜任此职,保证时代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也是新闻人的责任。当下人物通讯如何契合时代发展、写出特色、引发读者共鸣,是每一个新闻人面临的挑战。中国新闻奖是国内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其获奖作品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示范意义和引导作用。本文从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类作品入手,从选材、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共性与特色,探寻当下人物通讯写作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个特色.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个别发展到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新闻奖评选已举办21届.获奖通讯作品总数累计高达705件。其中,荣誉奖1件、特别奖12件、一等奖54件、二等奖235件、三等奖403件。  相似文献   

8.
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帕特·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对了方才罢休。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证明,就是学识渊博的名记者,也常常会为写好一条导语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新闻奖评选已成功举办21届,获奖通讯作品总件数累计高达705件。其中,荣誉奖1件、特别奖12件、一等奖54件、二等奖235件、三等奖403件。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获奖通讯作品的采访、制作、编辑、评奖等活动中所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作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保全 《今传媒》2006,(5X):40-41
现在报纸上不少新闻干巴、枯燥,引不起读兴趣,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上的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认为,浅而无味,缺乏深度是一个主要病根。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工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  相似文献   

11.
12.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6):114-116
用事实说话,这是中外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对此,中国记协原主席吴冷西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以徐州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轧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为例说,这件事本身就已十分感人,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但记者偏偏加上一笔:"真是社会主义好啊!"似乎不这样写,别人就不晓得.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1):51-52
第四,运用组合事实来"说话"。新闻报道的组合事实"说话"之法,与电影中"蒙太奇"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访,带回大量素材,经过提炼,上升为一个概念、一种思想、或一条经验,然后以这个概念、思想作指导,从素材中选择出受众感兴趣的、能反映报道对象本质特点并符合报道主题思想的材料加以有机组合,写成新闻报道。这样,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报道思想。以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一稿为例。据介绍,新华社国际部在1999年的8月初就给有关分社去电,要求他们对8月18日到期的"天体大十字"预言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2002年9月4日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有关夏雨田的长篇人物通讯《光明日报》分上、中、下三篇发表,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深入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体现了报道的层次感。正是《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这种深及心灵的披露,有以下三点采访写作上的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历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中,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获奖比例远非其他新闻品种所能比拟。然而,综观一些报纸获各级新闻奖的作品,动态消息获奖的比例却不高。究其原因,除了题材、角度、主题把握不够之外。写作手法的陈旧和老套,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赖龙光 《新闻窗》2007,(3):66-67
细节与场景,应该成为通讯作品不可缺少的“部件”。有位通讯员拿着几篇通讯习作来请我看。感觉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主题明晰。就是提不起神来,看后留下不多深的印象。不料他说他也有同感。于是我们找来同类型的通讯范文相比较,发现了最明显的差距,通讯员的作品缺少细节的设置和场景的描写。光靠平面的叙述,哪怕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好标题是好新闻不可或缺的要件。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标题来看,发现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就是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制作技巧。这些技巧归纳起来主要有:——标出“个性”来。采写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抓特点,抓取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点。这也是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20.
编辑《李文珊文集》(三卷本,2006年12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卷本所选集的124篇通讯作品时,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通讯是新闻的主要载体,它以反映人物、事件更细致详尽,更具体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成为新闻写作的常用文体;清晰地看到了李文珊在当记者时,以激扬文字来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犀利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