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报随感     
(一)读报的异化曾几何时,读报的兴味改变了,过去读报总是先新闻版再看副刊,然而现在习惯拿起报纸先翻副刊再读新闻版.究其原因,大约与近年来新闻版上少新闻或新闻版上内容太枯燥、乏味有关.相比之下,副刊上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多少有新意,可读、耐读、耐咀嚼,有使人赏心悦目之处,也有使人留连忘返之笔.所以先看副刊再翻读新闻版,不也是一种读报方法的变化么?!  相似文献   

2.
读报随感     
从1987年10月1日起,天津今晚报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小报变大报。在编辑部《扩版的话》里,讲到了如今办报在经济上的难处。这很有代表性,对报界同仁来说也很有可读性。不妨抄它几句: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鄙报扩版后,将适当增加广告。这是因为:……二、鄙报经营,自负盈亏,需要靠广告收入维系正常出版发行。事实是:目前今晚报每份售价六分,但因近来新闻纸等原材料涨价,每份成本高达6分5厘,另外平均每卖一份需给邮局发行费2分。结果,一份今晚报赔2分5厘。本报将广告收入全部填补报纸亏损,收支尚难平衡。这就是说,您买一份今晚报,广告至少替您垫了2分5厘报费。要不然,舍涨报价,又有啥法子呢?此点务请读者体谅。”(见10月1日今晚报)  相似文献   

3.
读报随感     
《今传媒》1999,(5)
  相似文献   

4.
新闻,该点名时应点名新闻,有时有点看不懂。好端端的新闻,有鼻子有眼、字真句凿,但关键之处常常隐去其名,何故?比如,8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二版赫然入目一则新闻:“一把止血钳,让河北老汉肚疼19年”,配发了两幅照片,一幅是特写照,53岁的甄占民躺在病床上向记者展示从他腹中取出的已经生锈的医用止血钳,另一幅是开刀前甄占民的腹部 X 光片,那把止血钳正躺在腹中。照片加上文字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9,(1)
  相似文献   

6.
(一)“漫画新闻”真好看 其实,新闻的形式也可以是十八般武艺各种各样的。比如《文化报》的“天呈漫画”就是一种“漫画新闻”的形式,可为新闻的一个分枝,值得肯定与提倡。  相似文献   

7.
吴万里 《今传媒》2010,(1):57-57
(一)"漫画新闻"真好看其实,新闻的形式也可以是十八般武艺各种各样的。比如《文化报》的"天呈漫画"就是一种"漫画新闻"的形式,可为新闻的一个分枝,值得肯定与提倡。  相似文献   

8.
知识和趣味报刊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在提倡思想性、教育意义的同时,有必要注意一下知识性、趣味性,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但刊登知识性、趣味性稿件应当有利于培养读者的审美情操,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而不应“猎奇”,追求离奇古怪的知识掌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10.
隅尔翻阅去年某报,竞有“记者蝇集”的说法,由此联想开去,有必要为记者正名。记得周恩来总理曾给记者冠以“蜜蜂”的雅号。他于一九五八年七月在广东视察时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象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象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时间仅过二十五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我坚信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许我会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我宁肯相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的处理标准,因为他们把这篇作品发表在新闻版而不是发表在副刊或文学作品专页上,这就使我确信不疑地把这篇作品看作是属于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篇其魅力不亚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新闻通讯。我指的是发表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通讯,题目是  相似文献   

12.
把报纸办得“文图并茂”,这是编辑的悉心追求,也是读者的热切期望。“文图并茂”了,版面就会显得美观大方,使人悦目赏心,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卓然水平,赢得读者,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文图并茂”是个很高的标准和要求,决  相似文献   

13.
读报杂记     
现在几家大报的语文水平,总的说来,比十年动乱期间高多了。首先表现在文风上。假、大、空的文章很少看到了,虽然还不能说是已经绝迹。但是也还常常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想把最近一段时间里遇到的例子提出来跟同志们研究研究。例一光明日报1981年4月6日第四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补上你们的岗位前进!》,里边有一段: 周恩来同志说:王若飞、博古二同志“四月八日飞回延安,也正是为保护政协决议、坚  相似文献   

14.
读报札记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报纸编辑部在编排每一期报纸的时候,都应处处为读者着想。不仅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以新鲜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要主动地帮助读者解决在阅读报纸时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引导读者正确地深入地理解报纸上所反映的国内外政  相似文献   

15.
读报随记     
读报,有所感,随手记之,近得三则。负负不能得正有人为检验医院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使出个“绝招”:把茶水作尿样,向多家医院送检,看你得出什么结论。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一家媒体“抓”住此事,“炒”得“火热”,一时间,这家医院不负责任,那家医院水平低下,传的沸沸扬扬。可是,人们不禁要问:你送的既是“尿样”,医院按“尿样”对待,  相似文献   

16.
读报偶得     
贸易战经济全球多事秋强权几家兴浊浪航道不畅滩礁长巧转篷舵破风险商海无处不暗流。弱势一方苦行舟;口岸难过壁垒构。善观气象早绸缪。无核化别处研用他存忧严查东部反应堆高喊区域无核化扑灭灯萤除心患岂容伊人拥己有。紧追西舍浓缩铂;绒口自家核按妞。奈何热焰燃当头。读报偶得@张乾~~  相似文献   

17.
报人读报     
《今传媒》1995,(5)
报人读报文/@@文广报人读报,是说报人也要当读者。不读报的报人,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办的报刊很难说有什么光明前景。报人只读自个儿所办的报刊,总觉得只有自己生养的孩子心疼,沾沾自喜,他办的报刊恐怕也很难有什么特色。报人读报,有不同于一般读者的...  相似文献   

18.
读报札记     
亦得 《今传媒》2007,(3):30-30
一条迟到的新闻 这是一条令人悲痛、遗憾的新闻.说其悲痛、,遗憾,是因为来得太迟了,迟得再也无法挽救. 报道说,陕西省吴起县吴旗镇镇长苏元斌,因长期积劳成疾,年仅37岁便英年早逝,用生命铸造了一座"爱民丰碑"(见2006年9月19日<华商报>A10版).  相似文献   

19.
读报札记     
坐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采写出来的新闻出了房间后,如同人一样也是怕热怕冷,易患感冒的。一手拿钱一手写稿写出来的稿子,纵然上了报也能从中闻得到铜臭味。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越深,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反映生活的力度就越大,越能感染读者。生活中没有正义感的人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如同他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不关心一样,读者也不会关心其作品。一些名记者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名作,关键在于他们是在用心写新闻;某些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新闻的记者,只是用手写罢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白开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同白开水…  相似文献   

20.
读报有益     
读报有很多好处:知天下事,晓天下理,且不说还能陶冶情操。建立学习型社会,读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一个事实是,相当多的国人不读报,读报的又有许多没有形成习惯,而这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