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汉语中,常遇到名词连用的现象,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其用法的特殊性,为使学习时弄清这些特殊形式,例释如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两个名词连用,若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修饰)关系,也不是判断关系的主谓短语,则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若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若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  相似文献   

2.
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 ,因此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加以鉴别。其鉴别的方法 ,主要是看一个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与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以及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总之它们都是活用为动词 ,都可以从它们语法条件的变化看出来。下面举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略作说明。一、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 ,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 ,有时是并…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的词性活用是比较复杂的,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依据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上下文意思。就初中第一册的文言文而言,我们认为主要应该掌握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兹从语法结构方面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1、两个名词连用,从上下文意看,如果按并列、修饰、动补、主谓等四种关系讲不通,那么前边的名词就用作动词,后边的名词则充当其宾语。例如:“即书诗四句”(《伤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活用是文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实词的活用一般分为名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直接作副词;动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和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些活用现象是我们今天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待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善于从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出发,去辨析、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活用现象。有些实词的活用可以从语法角度辨析。名词作副词的语法条件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作用。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语法条件是: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5.
最近教授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实词的活用一部分时,发现学生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记忆较困难,我用图示法帮其记忆,效果较佳,特介绍如下。图中表示:名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动词有三种活用情况,形容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其中名词、一般动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与使动用法;形容词可活用为名词和一般动词,而名词和一般动词不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里,实词经常活用。下面仅简要介绍一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几条规律。(一)在意义上不表示实在的动作行为,而是代表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动词,活用为名词:在意义上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代表与性质、状态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7.
一、名词后紧挨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1)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两句中的名词“蹄”和“名”都紧挨代词宾语“之”,且构成了动宾关系,由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分别翻译为“用蹄子踢”和“命名”。二、两个名词连用,在构成主谓、动宾和动补短语的条件下,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9.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几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然而《孟子·万章下》“仓父母,牛羊父母,干戈朕,琴朕,朕”,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又薄从上雍”,均符合以上三条,却从无注家注为活用,大学古汉语课多以省略解之。规则又曰:“名…  相似文献   

10.
名词用作动词这一文言语法现象虽然较难掌握,但也有规律可循。通常一个名词如果处于动词谓语的位置,往往就活用作动词。因此,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特别是语法结构关系,是准确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如:  相似文献   

11.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凡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2.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有方法可以鉴别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何鉴别呢?其中有啥规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名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分辨它的意义与使用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此,便能鉴别,便能找出并掌握住其内在规律.鉴别的方法,大体说来,有如下十二种.一、在句子中,当名词带上了宾语,就活用为动词.因为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才可以带宾语.(名词+宾语)的关系,是述宾的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3.
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多次更易,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形概括为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为动用法等。其中,除了“名词作状语”一说之外,其它诸说都指明了词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14.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成语中名词的特殊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为动词等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成语是从文言文中遗留下来的,为了便于读者对这些成语的理解,笔者略谈谈成语中名词的特殊活用:名词活用为使动和意动词。  相似文献   

17.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既然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改变了词性,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那么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和原词相比较是既有联系又有变化。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翻译。 1.名词前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短语。①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王(w(?)ng);称王。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活用的语言标志是:被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19.
名词及其活用的动词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从翻译理解的角度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统摄,本拟以先秦两汉语言为例,将活用动词的名词归纳为四个语义类型,即“对象结果类”、“工具方式类”、“处所类”、“时间类”,并从今人理解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我们要做到对古文的理解准确无误,必须探讨和掌握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那么,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名词用如动词有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