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佳 《大观周刊》2011,(44):170-171
日语的体是日语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也是日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テイル形是日语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研究成果颇丰。本文拟通过对日语动词进行分类,结合テイル形的具体用法,探讨动词类型与“体”的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扩展模式角度研究日语动词"见る"和汉语动词"看"的多义现象和异同点,有助于建立多义动词的网络结构,有助于为日语多义动词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迪思 《大观周刊》2012,(37):15-15
本文以“have+名词+过去分词的”结构被动语态、“make/let sb.do sth.”结构使役句,以及其对应的目译为例,通过对英日语被动语态和使役动词用法的比较.从东西方“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4.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韩敏  敖利 《东南传播》2022,(11):80-83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彭远 《大观周刊》2012,(5):139-139,120
日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能够参与句子成分的搭配,改变主动句的主谓关系,是构成客观内容的重要因素。「れる」「られる」接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词的各种“态”,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时经常搞不清楚其含义,以致出现.错误理解。本文就「れる」「られる」的几种“态”的含义和腑法进行分析和区别,曾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  相似文献   

8.
张锦娜 《大观周刊》2011,(13):134-134,129
本文采用文化他者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夏洛克作为一个文化他者的犹太商人,在以基督教为主体的文化群体中深受歧视,饱受偏见,成为种族歧视与宗教迫害的牺牲品。但同时他积极寻求基督徒者的理解并求得平等相处的权利,但最终无法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其努力最终失败,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时下备受业界关注的“窄告”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网络媒体广告的自适性,阐明了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可扩展性更强,自适性更强的广告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娟娟 《军事记者》2009,(10):64-64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  相似文献   

12.
龙璐 《新闻窗》2008,(4):100-101
“媒介事件”是指“在一定新闻事实基础上,由传媒组织策划,并与当事人等一道推动和促进事实向前发展的过程^①。”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事件”包括两种理论范式:一是社会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经过媒介的聚焦、放大、删减、扭曲等媒介化处理,形成一个奇观化的媒介景象;二是某些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媒介单位乃至公众人物出于某种宣传需要,  相似文献   

13.
波伏娃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对女性的“他者”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本文试图对波伏娃的女性生存论的“他者”角色进行解读,认为“内在性”“绝对性”和异化是女性“他者”的重要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的“他者”角色,才能,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融合过程中存在技术藩篱,自媒体内在的信息净化机制失灵,传统媒体担当了真相的公共调查者角色,形成一种外部的净化机制,在移动客户端的评论场域引发观点和事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技术侵入“日常生活”,破坏了“日常与非常”、“公共与私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边界.这一现象要求彻底修改“日常生活”的理论.媒介化的“日常生活”成为建构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道德的与社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9,(20):86-86
这是把魅力十足的椅子,名字就叫做“她”(HER)。看,你的背可以完美地倚靠着“她”,如果赤身裸体的话,效果会更好。当然有“她”,自然也会有“他”(HIM)。这两种椅子是意大利设计师FabioNovembre的作品,售价为267欧元,约合人民币2670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网络社会中数目庞大的一支队伍,粉丝群体既隐秘又影响深远地存在着.“圈地自萌”指对于一些非大众的、个性化的观点和爱好,不在公众平台争论或宣扬,而将话题讨论控制在有相同爱好的圈子内部的行为方式.近年来,“圈地自萌”在粉丝圈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许多粉丝将其作为约束自我和他人、规避不必要争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民俗最能反映土家族历史的“生活相”,是记录土家族发展、演进历史的最重要符号.在长期的岁月流变中,土家族民俗在不断变异,但民俗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是土家族民俗传播中更为突出的信息失真现象,不利于外界准确认识土家族民俗.本文以“改土归流”和土司“初夜权”为例,阐释了这种误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外捆绑提供不同机构的合作数字化资料,正在向大型“文化遗产门户”方向推进,目的是尝试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拥有的数字化资料公开。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在构筑跨越国界大型门户方面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文章对代表EU文化遗产门户的“Europeana”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文本,是意义的生产者,其对报道对象的形象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前人对“他者”的研究入手,然后把“他者”概念引入新闻报道领域,试图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新闻刻板印象、媒介框架、意义建构与解读、符号分析、新闻生产等几个角度切入,分析日常新闻报道过程中形象再现的他者化倾向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理解新闻报道的他者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