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景皓 《大观周刊》2012,(46):29-29,35
日本语の「らしぃ」とぃぅ言叶中国语の「像」とぃぅ言叶は非常に似てぃる。しかし「らしぃ」は必ずしま「像」と等しくなぃ。異なつた场合にょつて、その「らしぃ」と「像」の使ぃ分けま违ぅ。 その二 つの言叶 はどのょうな共通点かぁるのガ、どのような異なりガぁるのかはこの论文の主な研究した问题でぁる。この研究したまとめは中国语を勉强する日本人のためにょく理解できるょぅにつくられたことでぁる。  相似文献   

2.
黄倩 《大观周刊》2012,(11):275-275,220
大正時代に、デモクラシーという時代思潮の影響で、フェミニズムが主張される。目覚めた新しい女性が男女同権を求め、性差別のない社会を目指していた。本論文は女性解放運動、新しい女性の生き方、さらに、文学作品に登場する新たな女性像という三つの面から、実在の人物から架空の存在まで、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時期に登場した新たな女性像を描きたいのである。  相似文献   

3.
侯恺 《大观周刊》2012,(11):18-18,15
芥川龍之介は「実人生の赤裸々な告白を重視する自然主義を否定して文壇に登場し、実生活の秩序とは無縁な場所に、華麗な虚構の花を咲かせた作家である」と言われている。恐らく、彼が虚構な世界を通して、自分が実世界を評価する「余裕」があることを示したかっただろう。しかし、晩年の一連の作品になると、芥川が虚構的な態度を捨てて、自伝的な作風が見られる。彼はわざとその「余裕」を捨てるのか、それとも仕方が無くそれを失ったのか。それについて、本論文が探求したいと思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译自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佐野贤治的新作《宝从田中来》(宝は田から)第一章以"乡土"为方法。作者重新梳理柳田民俗学的乡土研究方法,指出柳田民俗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通过研究"常民"的乡土生活文化发现连结传统与现代的共通性生活意识。与近年来日本民俗学的相对封闭不同,柳田民俗学较早提出了世界民俗学的构想,提倡国家间的民俗比较。而脱胎于该构想的"世界常民学",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是匹配地方知识与普遍知识,带领人类通往"幸福"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电影《赤壁》主题曲《久远の河》唱红了歌手阿兰·达瓦卓玛,这个在日本歌坛闯荡的藏族歌手,有着非一般的嗓音和被誉为“仙女”的形象。如今,她在日本取得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王菲  相似文献   

6.
2019年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年号“令和”,从此开启了“令和时代”。新年号出自日本和歌集《万叶集》,是自公元645年日本开始使用年号以来,首次没有使用中国典籍。目前,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的国家,此次改元引起了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日本为何执着于使用年号?年号对于日本的意义何在?不同的年号折射出日本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将日本新年号“令和”视为一种文本符号,探讨其自身及伴随文本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深意。  相似文献   

7.
甄西 《出版参考》2007,(8X):40-40
日本人文社在1999年12月10日初版的(《使用大字地图漫步东京 步行的东京》(《大さな字の地 て东京步こぅ ぉてかけTOKYO》),一年后(2000年12月)销售了20万册。其畅销的原因被日本出版界认为是“大大打破了行业常规,与步行的时尚相吻合,同时,把“希望得到大地图”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文社在1999年12月10日初版的《使用大字地图漫步东京步行的东京》(《大きな字の地図て東京步ニラおてかけ ToKYo》),一年后(2000年12月)销售了20万册.其畅销的原因被日本出版界认为是"大大打破了行业常规,与步行的时尚相吻合,同时,把"希望得到大地图"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20,(4):12-13
汉代楚调相和歌中曾有《长门怨》曲名,其琴谱最早见于清代《梅庵琴谱》。后人以汉代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琴曲内容,谱曲《长门怨》。《琴谱正律》《琴学摘要》《琴学管见》《枕经葄史山房杂抄》均有记载《长门怨》这一古琴曲,用高音滑奏和泛音交替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雨水侵寒的日子,想听一个后宫的故事。只有凄婉的爱情夹杂着无望的期许。  相似文献   

10.
目录学和Bibliography分别是中西方研究图书的学问,这两门学问本来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因在日本发生了交汇,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书志学。书志学不仅在日本日渐发达,而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被输送到中国,引起了一定反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20世纪前期日本书志学著述,揭示中国目录学对日本书志学的深刻影响、书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状况,指出在20世纪前期书志学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丰硕成果,而且作为方法论在实践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随着书志学研究范围的扩大,以长泽规矩也为代表的日本图书馆界决定以图书学取代书志学作为这门学问的名称。尽管书志学的概念式微了,但书志学的研究成果就像目录学的研究成果一样不会过时,作为一门后发的学问,它所具有的起点高、眼界宽的特点,更值得中国目录学研究者借鉴。表1。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1.
奇境中的人间烟火——蒂姆·波顿电影创作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和歌特风格两方面评析好莱坞著名导演蒂姆的电影作品并探讨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所谓短册,是指过去日本人用来写和歌或俳句等的一种窄长条厚纸。两年前,我在日本进修时,常听说“短册”这个词,但开始时我不知道短册在出版界为何物。有一天,我与讲谈社的一位部长一起到池袋的一家书店参观,发现陈列在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里都夹有一张细长的厚纸。当我询问那位部长为何所有书里都要夹上一张这样的纸条时,他告诉我说,“这就是短册”。接着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短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蕴初和永利创始人范旭东一同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有"南吴北范"之称,但他的事业是从小小的调味品味精开始的。1920年,日货"味の素"在中国市场倾销,国货工商界酝酿抵制,经过分析,吴蕴初了解到"味の素"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可以从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新加坡学者卓南生教授从日本龙谷大学提前荣退,转至中国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继续从事新闻史论的研究和教学.2020年,《东亚新闻事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付梓出版.这本50余万字的著作既是日文专著《東アジアジャーナリズム論——官版漢字新聞から戦時中傀儡政榷の新聞...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汉学概念肇始于德川时期后期,源于日本本国学问(国学、和学、皇学)和西方学问(洋学、兰学)的崛起,明治之后开始被广泛使用,至今汉学内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主要还是指以儒学为核心的与古典中国相关的文化和学问。日本语境下的汉学具有“广泛性”“内在性”“素养性”的特征。在日本历史中,支那学、东洋学和中国学是汉学的发展,虽然此三者与汉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立场等方面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学始终是这三者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 前言 提到日本汉学,我们总会认为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日本汉学的研究很精细但是气象不大。不错,日本受到中国的影响很深,如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的神道思想,即参揉了中国儒学与中国佛学的色彩。又幕府时代立为官学的程朱理学,即使其后孳乳的阳明学、古义学、古文辞学、折衷学、考据学等流派,无不以中国汉唐注疏、宋明理学、乾嘉考证学作为其学问的底据。至于其精细而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具有独自完整形态的戏剧是中世纪出现的“能”。“能”(或称“能乐”)成于现阿弥(1133-1384)和世阿弥(1363—1443)父子两代,却由世阿弥注入厂日本匕代文化主要是和歌文化中“空寂”“幽玄”之美的核心意识,奠定广此后日本戏剧的演出精神。“能”怎样表现“空寂”“幽玄”的美意识呢?冈晴夫教授论述道:“能乐”的表演,是趋向于内部的、沉潜的。演员仅仅站在舞台上,便会充溢一种复杂的情绪和感情。演员带着毫无表情的假面,仅用微微抬起头,或微微低下头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把激烈的。颤动的感情,压抑在…  相似文献   

18.
陈正卿 《新上海档案》2006,(8):F0002-F0002
吴蕴初和永利创始人范旭东一同被誉为中国化工业的奠基人,有“南吴北范”之称,但他的事业是从小小的调味品味精开始的,1920年,日货“味の素”在中国市场倾销,国货工商界酝酿抵制,经过分析,吴蕴初了解到“味の素”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可以从谷物中提取,为此,决心自制。他克服了水平、提纯等技术难点,于1920年冬获得了成功的结晶——味精。然后,他又与上海酱业巨商张逸云合作,以技术投资形式(包括味精发明权和技术专利),共同发起成立天厨味精厂,生产的“佛手牌”味精压倒“味の素”稳居中国高层销售第一。  相似文献   

19.
海外对于中国的研究和注视,其由来已久。发展至今日,若单论专门之学,也已经形成了欧洲汉学、美国中国学、日本汉学等几大不同的传统。其中,日本汉学最占地理便利和文化传统相近之优,欧洲汉学重视从自身的基督教传统观察比较文明间之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是世上少有的模仿文化——古代学中国,近代学西方。因而,日本文字的组成也比其它文字复杂得多:既有大量汉字,又有假名,还有字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