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147-149
以美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编辑实践,“美”存在于编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谓编辑活动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并应用于编辑实践的审美创造中,为社会提供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实践美学关于审美与艺术的物质生产起源论为讨论对象,论述了种群生产在审美与艺术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类原始审美活动中,源于种群生产的欲望、激情、愿望和想像是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和基础;2.人类原始艺术活动和成果,与种群生产有最大的关联;3.人类原始艺术形式的构形规则中,人自身的构造规则是重要的参照,在相当意义上,艺术形式是"人的生命形式"的象征.在此基础之上,认为实践哲学和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实践"长期忽略了种群生产实践的内涵,从而导致对实践的片面性规定.如果将种群生产的内容纳入"实践"范畴,则实践哲学和美学更加全面和有解释力量.  相似文献   

3.
生命美学再认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美学校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真正地恢复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还美、审美于人。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进行透视的交汇点上.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为新实践美学统一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来阐述人的自身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实践美学紧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关键环节,从审美关系出发去研究人的自身生产,把人的本质研究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新实践美学的现实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于人的自身生产的研究走向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面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重写现代性”所倡导的消解理性、主体性及其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社会差异论(生存美学),语言游戏论(解释学美学),非主体可能论(崇高美学),实践美学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出发,力图建构起人文理性、多维主体性、自由个体性、回应西方现代美学的不确定性、多元化、非人化、语言学转向等问题和趋向,开辟新世纪美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6.
后实践关学以实践美学的代替者出现于中国学界,使中国美学见证了现代性。但后实践美学并不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国百年现代性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的经验之上的,因此,后实践关学不是原创性的中国美学,而是移植的西方现代美学。当其进入美学原理,由于古典主义的体系构造方法,后实践美学罔顾全球化时代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忽视了关学话语的异质性,导致美学知识域的缺损。  相似文献   

7.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的美学流派 ,在 1 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基础和运思路向。在中国它产生于 2 0世纪 5 0 - 60年代 ,成熟于2 0世纪 80 - 90年代 ,它与整个世界的现代性展开是同步的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超越西方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所构建的审美现代性 ,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倡导审美教育。它具有真正开放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钢琴演奏中蕴藏着深厚的美学内涵,有着显著的审美特性,是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宝贵的音乐价值.想要探究钢琴演奏中的审美性,就应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审美思想的内涵,并要正确把握钢琴演奏中应遵循的艺术美学原则,从中体现出钢琴演奏的艺术风格、包含的时代文化、精神面貌及思想形态,进而展现钢琴演奏艺术的审美性,彰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19,(24)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性高度集中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精神美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小语文教学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精神美也符合当下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注重文化精神美学素养的渗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本课题主要结合小学语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材与构建文化精神美学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公文写作具有审美性。公文之美首先体现在形式美。公文作为政治话语和政策信息载体的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追求严谨、严肃、和谐。公文的形式美是从公文形式构成因素的角度建构起来的。在文面上,比例的和谐,格式变化的错落有致,色彩搭配的威严刚正,以及公文文面的清晰雅致,这些共同构成公文的形式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情境者,情趣境界之谓也,主于美。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整个艺术审美活动中。艺术没有唯一的和绝对的摹本,也没有终级价值标准,有的便是一件件具体的作品和一次次具体的活动。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独绝的情境,这情境是别人创造不出的,甚至创造者自己都是不能重复的。在此情境中,包括每一个细部,即使如绘画中的一处空白,音乐中的一个休止,小说中的一段铺垫,等等,便有着特别的意味,特别的美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践的表现形式和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生活也将成为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认真研究生活,不仅对实践认识的深化,而且对“以人为本”的理解,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新时期高职学院的美育工作教育的新方法,充分认识美育的地位,高职学院美育教育对学校的美育工作者以及美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音乐美学》课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音乐美学》课在高师院校教学的薄弱状况,也为了使音乐理论学习能更好地运用于音乐实践,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高师《音乐美学》课的建设更趋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迄今为止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美育仍是薄弱环节。应根据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要求 ,完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在语言表达、艺术形象、时代思想等方面包含了丰富的审美内容。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融入知识传播和能力训练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把实践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三个部分,突出物质生产的中心和基础地位。他认为物质生产制约着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审美活动就是在它们之中超越出来的。他重视实践对感觉的价值,重视实践作为思维的根源和标准,并从人的角度、实践的角度超越了费尔巴哈式的直观性,对自由问题尤其重视,强调实践的自由性。在蒋孔阳教授的影响下,他认为实践是一个多层累、开放的概念,至少包含三个层累: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和价值评估层。这三个层累又分别包涵着自己的内在系统。美和审美是动态的。审美本身是人类的一种超越方式,因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他提出从价值维度来发展实践美学,并特别强调了精神价值,主张实践美学与后现代美学是同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就《美学》课程而言,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建构它的现代性的学科形象。从知识要求与价值功能来看,日常生活展示了其对于《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三方面的意义规定,即建构美学命题的世俗形象,增强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与更新美学知识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