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6,(12):74-85
我们这里所说的杰出并不是指智慧。准确地说,不仅仅是指智慧。除了智慧之外,还包括洞察力、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素质。人们才会充满自信。才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才能突破那些固有的想法,打开通向新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2.
创造是人将创造力运用到科学、技术与艺术等各种不同的活动领域,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活动过程。创造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造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有效开发,而且要把创造力开发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从个人主体角度探讨如何开发个人创造力,也从社会全体角度探讨如何开发民族创造力。本文在近年来国内外对创造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试图从不同的层面切入创造力开发这一课题,抛砖引玉,从而尽可能地把创造力开发这一课题引向深入。一、对创造力的界定许多心理学家抱怨道:“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因此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便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 ,在于人才的创造力。只有拥有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大脑 ,只有拥有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应付自如 ,左右逢源。而创造力高低的关键又在于一个人能否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主要就知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知识储备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里所说的杰出并不是指智慧。准确地说,不仅仅是指智慧。除了智慧之外,还包括洞察力,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素质,人们才会充满自信。才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才有突破那些固的想法,打开通向新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组织只有提高创造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作为组织创造力的基础,个体创造力受知识隐藏的影响。根据知识联结理论,个体创造力产生于知识的联结与互动,知识的联结与互动又存在于信任的人际关系中。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知识隐藏通过产生不信任环,使个体缺少了组织知识资源的网络联结,从而个体的联结知识形成受阻,进而导致创造力下降。这种知识隐藏的“回飞棒效应”降低了个体的创造力,最终影响组织整体的创造力。管理者应在工作氛围、组织文化、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知识隐藏行为。  相似文献   

6.
黑猩猩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分手的时间不过500万年,在共同的进化过程中人与黑猩猩拥有了绝大部分(98.5%)相同的DNA,只有约1.5%的基因差异。但是要想靠这15%的基因差异来解释人与黑猩猩在行为和创造力方面的巨大差异却比较困难。于是,生物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以解开这个谜,他们提出了种种假设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发明创造是人人都向往的事,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大部分人的创造力都在中等左右,但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做出创造发明呢?究其原因种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是许多人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生产、知识存量的增长、知识的不断更新都依赖于创新。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下面的10种方法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视自己为创造天才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深信自己缺乏创造力。很多人有此观念,完全源自父母、师长错误的灌输。他们认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创造是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力是每个智力正常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使人对新事物产生特有的敏感,热衷探索,采取行…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旅途上,各人表现不一。一些人表现平平,直到老也毫无突出的建树。而少数人创造力极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出人头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处于相同的结构,倾向于产生类似的结果。当发生问题或绩效无法达成时,人们通常都会怨天尤人,把问题归罪于客观因素。而从实质来说,问题或危机都是由自己所处的创造力结构造成的。结构影响行为,结构决定行为。什么是人的创造力呢?所谓人的创造力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了解决问题,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作出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它…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管理过程质量的重要标志和量度,是管理的动态特征.源于创造力。创造力是指领导个人和集体创造力的产生,即通过在组织中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来共同识别系统的方法。创造力不是指内部激励的同题,而是如何在管理软系统的创造过程中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参与的问题。很多国家在企业中成功地应用软件系统方法进行研究,认为想像和关联(系)是人脑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研究创造力的品质时,会明显地发现一个基本共同的特征:幽默感是创造能力强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人的幽默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之间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看到,如果提高人的幽默审美能力,也就可以间接地提高人的创造力。由此,我们可获得一个提高创造力的全新方法。幽默与创造的并列关系关于幽默与创造的关系问题,人们已经有所认识,但目前对此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里暂且不论创造力强者所表现出的较强幽默感的事实,仅从人们的研究中来说明两者所具有的并列关系。莱伯曼研究发现,表现出自发的…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显示,只有8.1%的青少年有机会参加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6,6%的青少年有条件参加航空、航海、车辆、模型及无线电测向竞赛系列活动等。近4成的青少年甚至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活动,社会为青少年提供的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严重匮乏。据调查,具有初步创造力的青少年不足一成半。 我国青少年创造力表现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创造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次调查中,被定义为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被调查者在自评时,同时具备3项基本能力:“探究能力”、“有与新…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继承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力的强弱与这个人智商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缺乏灵活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只有高素质的、具有足够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而又脚踏实地善于思考富有想象力的人,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自然的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创造力的开发赵惠田到本世纪末,人类将进入老年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总人口的10%。为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尽老年人的社会责任,应该进一步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人虽退休,志未老。我国规定60岁退休,但很少提起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孰不知创造力人...  相似文献   

16.
富于创造力的人,都是极关于识别问题.把握发明契机的人。发明者正是在创造性地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示了人类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味紫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落实江泽民主席的指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开展“创造力开发和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是最好的选择。创造力开发的基本途径创造力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性。研究表明,创造力在正常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即创造力极高的人和创造力极低的人均为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创造力。这是因为创速力是大脑活动的结果。除了先天性缺陷外,人出在债台二元…  相似文献   

18.
动手能力培养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如何在青少年创造力开发中用好科技模型,使科技模型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1.题目确定注重开放性要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就需要采取激发学生思维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手段。笔者采取了设计题目和要求不预先给出的办法。例如在“设计支撑物”的动手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画一个人的姿态,等学生完成这一工作后,再向学生宣布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是蕴藏于人类自身的伟大力量,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愈发展,对人的创造力要求愈高。而创造力是从小在各种活动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其中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对于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提高具有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