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话剧式电影”成蓬勃发展之态。话剧电影是一种极具戏剧特征的艺术表现形态。随着电影制作技术和手法的不断提高,话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也开始成为电影融合的对象。作为话剧与电影的结合体,话剧电影具有更强的戏剧性与动作流动性,同时也掩盖了话剧在聚光灯下的偶然“事故”。本文以“小屏时代”下话剧电影选题作为切入点,从话剧电影的场景布置、动作语言、叙事风格和舞台时间等方面阐述话剧电影所独有的强烈风格。结合话剧电影特征与话剧电影的发展前景来剖析新世纪话剧电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它与戏剧不同,戏剧指“五四”以来引进的西方戏剧,以话剧为代表,当然,有时戏剧二字则包含二者在内,但戏曲和戏剧,概念不同,内容有别,二者虽然都是所谓的“戏”,然而它们在“戏”的内容,“戏”的形式,“戏”的美学原则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曾做教师、画家梦却当话剧艺术家──从于是之访谈论职业李武魁话剧《茶馆》大出国门.轰动世界艺坛;电影《龙须沟》在回顾展中重现荧屏,给千万观众精神食粮。于是之先生在这两部大戏里简直把“王掌柜”和·“程疯子”演得入木三分、活龙活现了。可谁曾知道,他原来梦想...  相似文献   

5.
电影《分手大师》是邓超首次导演的电影作品,影片根据人气话剧《分手大师》改编,上演了一出“史上最蠢却感人至深的爱情喜剧”。  相似文献   

6.
夏衍是中国现代风格独具的话剧作家,其话剧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善统一,综观其创作,特征有三:其一、选择“家庭”作为透视时代生活的视角,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在家庭舞台上,其二,对知识分子出路的思考贯穿创作始终。其三,走出一条淡化情节,消解冲突的话剧新路。  相似文献   

7.
在戏剧“不景气”、“危机”的惊呼声中,戏剧界也确实存在一股勇于探索、力求创新的潮流,不时打破颇有些沉寂的局面。有人将这批致力于创新探索的戏剧称为“新潮剧”或“新潮流”。当然,这股“新潮流”主要是指话剧(戏曲虽也有,但不如话剧突出,影响也不如话剧大)。从事新潮剧创作的主要是粉碎“四人帮”后涌现出来的一批青年剧作家。戏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夏衍受外国戏剧的影响是自觉的追求,那么,民族戏曲对夏衍剧作的渗透则是自然形成、潜移默化的,是无形地融化在其血脉中的。研究夏衍借鉴戏曲的话剧创造,就是挖掘融化在夏衍血脉中的民族戏曲传统。而从“中国的契诃夫”夏衍其剧作的写意、意象和对戏的追求中,就更能说明民族戏曲对中国话剧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9.
刘露 《文教资料》2009,(31):20-22
本文从舞台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比较了话剧《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两部剧作的异同。通过分析得出,两位戏剧作家借助超越舞台时空的种种表现形式,突出了各自所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家庭悲剧所具有的超越它本身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梅调电影脱胎自传统黄梅戏,电影剧本选择和情节安排在内容和思想上与黄梅戏截然不同。李翰祥对黄梅调电影剧本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造成其作品在思想情节上的连贯性,电影最终超越原有戏曲的框架而拥有更多个人印记。“身份变化”、“女性自残自杀”等情节的反复出现不仅是黄梅调作为类型片的一个特性,也是李翰祥在黄梅调电影中构筑其“多重世界”的重要手段,潜藏着他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思考。  相似文献   

11.
《狂鼓史》中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乌悲词”可以说是“曼倩诙谐不是耍”的重要表现。《狂鼓史》中三段“乌悲词”,其“曼倩诙谐”是表,其“不是耍”的真意是里。通过对“乌悲词”在戏剧结构、情节内容和思想内涵上的作用,展现出徐渭在戏曲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2.
释“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字在元明清戏曲中应用很广,具有摇动、攀附、盼、看、牟利、贴近、奔赴等17余种义项,《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收多有误解和漏解。  相似文献   

13.
《录鬼簿》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 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民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 簿》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 传钞所致。钟氏撰《录鬼簿》的目的,是为身处社会底层的元杂剧作家鸣不 平,借此书以使高才博识诸名公才人流芳于后世。《录鬼簿》是我国戏曲史 上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不能拔高它为元杂剧的历史著 作。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剧坛诗人"的王仁杰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对于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成为王仁杰剧作的一大特色,也引来中国戏曲对于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其戏曲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汤湿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题材流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悲剧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湿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方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正处于信仰生成的关键时期,红色影视剧应在引导大学生主流信仰生成上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法,以天津市五所高校的923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红色影视剧的收视行为和主流信仰的涵化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青年大学生收视动机不足.但相比较其他类型影视剧,红色影视剧却能留给大学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以及在收视态度和涵化效果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发生后至清朝覆灭时期的重庆文人钟云舫,以深挚的爱国感情与切肤感受,用犀利的文笔,创作了揭露鸦片之毒害的《招隐居》剧本,无情鞭挞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鸦片灾难,显示了高超的嘲讽艺术和卓越的语言能力,给后世留下了一部兼具思想和艺术双重价值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20.
《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开办之初曾备受欢迎,如今却逐渐呈现出衰落气象;同时,它作为河南省的品牌栏目,又成为当下河南戏曲整体畸形化又不甚景气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梨园春》衰落成因的基础上,希冀此栏目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正确发挥其对河南戏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