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9月10日,是《北京文艺》创刊六十年的纪念日。如果以“文革”为界,它的前十七年全由老舍来主编。这十七年又可“裁为三节”:第一和第三“节”是《北京文艺》;第二“节”为《说说唱唱》。这里只说第一“节”,它虽然时间才一年多,却是老舍心情最为蔚蓝的时候。有了这种好心情,老舍又尽心尽力,才将它打造成为名牌大刊。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生编辑、出版过多种文艺杂志,曾为报纸编过文艺副刊。1925年,他在北京编《莽原》周刊,附在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发行。同年,他为《国民新报》编过副刊。鲁迅和报纸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往  相似文献   

3.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宋应离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他一生著译近700万字。他的编辑工作与文学活动是同时开始的。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由他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各种文艺期刊近20种。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8.
我社从成立时起,就担负着繁重的编辑任务:既要编辑出版《花城》、《随笔》、《旅伴》、《译海》、《影视世界》等数种文艺刊物,又要编辑出版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旅游读物、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门类的文艺书籍。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把编辑出版工作搞上去,就必须有一支能战斗的较强的编辑队伍。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和培养中青年编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对中青年编辑的培养,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学习。从1981年以来,参加暨大、电大、华师、广州美院和北京“中国外国文学函授中心”等各  相似文献   

9.
王进珊(1907~ )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也是贡献卓著的文艺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几近30年的编辑工作中,先后主编过十多种文艺报刊,其中以在重庆主编《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半月刊和在上海主编《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和《文学》周刊影响最巨。由于王进珊所主编的各种文艺报刊,多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所办或具有官方背景,因而其在编辑领域的有关活动,在大陆报刊史学界长期不为人所知。这里摭拾其编辑文艺报刊的几则佚事,以飨读者,或可补报刊史研究之未及。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1.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夏天的北京,余震不断。在北京日报社西面一栋已经震裂了一道大缝的楼房底层,一位中年人仍然坐在堆满了《全唐诗》的桌子旁全神贯注地审阅和修改书稿《唐诗选注》。在他身边的书架上,倒放着一个黑色的瓶子,那是为了安全起见安放的,一旦发生地震,瓶子会倒下起到警报作用。他就是鲜为人知的老编辑、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相似文献   

13.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弢。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弢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文艺新地》作为上海解放后第一份文艺刊物,首要的任务是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宣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建设。《文艺新地》围绕这一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不少著名作家积极投稿。这些文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今…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学家的孙犁.同时又是一位编辑家。孙犁先生与编辑工作,姻缘甚久。自1939年(时先生26岁)在晋察冀通讯社编印《文艺通讯》始,直至2002年7月去世,编辑成了他的终身职业。  相似文献   

15.
真没想到经历了文化苦旅、无限风光的余秋雨连续打赢了两场笔墨官司后,2003年在“官司苦旅”中吃了个“败仗”。研究文坛“余秋雨现象”的《北京文学》编辑肖夏林发表了《文化中的文化》一文(见《书屋》2000年第2期)后,余秋雨于2003年2月向北京东城区法院起诉,称肖文中“(余秋雨)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  相似文献   

16.
章仲锷 《传媒》2001,(5):31-32
这个“十月”指的是粉碎“四人帮”后北京(也是全国)的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它是我参与编辑的第一家期刊,对我来说,自有其不寻常的意义。 那是1978年春,人们已隐约感到文艺春天来临的气息和脚步,当时我在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工作。有一天与主任王世敏(可惜他英年早逝,愿他安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18.
支颖 《出版史料》2012,(4):117-119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种,也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8,(1)
鲁迅先后主编过9种刊物,计有《莽原》、《语丝》、《奔流》、《朝华周刊》、《萌芽月刊》、《文艺研究》、《前哨》、《十字街头》、《译文》,堪称文艺期刊界一位功绩卓著的资深编辑家。从1925年创办《莽原》起,直到1936年逝世,他在编辑出版期刊上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通俗文艺编辑凌濛初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明末有名的通俗小说家和通俗文艺编辑。他青壮年时期,在仕途、文场都不得意,便专心于刻书,编辑通俗读物。他18岁时补廪膳生。24岁时评《东坡禅喜集》,天启元年(1621)刻成《东坡山谷禅喜集》。48岁时编撰《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年,崇祯元年(1628)刻成。53岁时,编撰成《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七年(1634)55岁时授上海县丞,从此步入仕途,专心做官,没有再做编辑工作,也没有什么创作。在上海做了8年官,63岁时擢徐州通判。第二年入何腾蛟幕。他仇视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