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往事(四)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回叙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启示,这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就不可能有以后四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何况,在我们这个有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对老师的遗忘是不可宽恕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个传统。虽然,我所列举的那些老师们并不是什么“名人”,而且好几位都已作古了。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甚了了的。经历过的人,有的消亡了,有的不愿意再提它,有的提起它便诅咒,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概括那三年,我也是过来人,我不希望那段历史重演,但那段…  相似文献   

2.
“748工程”使我与王选老师相识相知三十年,是战友,也是朋友。我知道王选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又身患重病,但治疗的效果很好,王选老师担任国家领导人以后虽然见面少了,但每次报道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的时候,我总是在看或听有没有王选老师出席,看到了王选老师心里就感到塌实,心里总会念叨:看米身体还不错。今年新年时我又看到了王选老师出席了一个会议,心里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噩耗传来王选老师突然离我们而去。王选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使我国新闻界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点点滴滴总关情──记我的老师、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尹品端商善峰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国内政治部副主任尹品端,是一位永远矗立在我心中的老师。她10余年孜孜不倦地教诲我,领我一步一步走进新闻这块神圣的殿堂。每当想到这些,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1984年,由于...  相似文献   

4.
新婚蜜月,我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添置的两个书柜派上用场,为10年来珍藏的书籍乔迁新居。在我珍藏的2000余册图书中,最早出版的是1960年版的《青海民歌选》,那是妈妈支援大西北时购买的书,辗转南北,又加入了我的藏书队伍。在这些书中,有的是我读小学时的复习资料,令我勾起对童年岁月的无限眷恋;有的是新闻资料,令我无悔走上笔耕路;数量可观的则是军事资料,从尖端武器到实用技术,从共和国将帅到普通一兵,可谓小小军事大观园。10年藏书不寻常。正是这些书籍陪伴左右,使我在挫折中奋发向上。正是在这些“无言老师”的鞭…  相似文献   

5.
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直接面向社会、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活动,直接体现了图书馆工作的价值与质量。以我馆为例。1992年以前,由于馆舍无定址。人员编制步,素质差,再加上有的领导不够重视。阅览室里只有几十种报刊,过刊也发有装订。整天冷冷清清;外借处工作人员在上课时间里清闲无事,课间操与课外活动时间又忙得应付不过来,只好能借几本书算几本,学生对此意见很大;资料室形同虚设。只有个别老师来查阅资料。整个图书馆工作毫无生机。  相似文献   

6.
雪景     
傍晚,我正在家中写作业,弟弟兴奋地跑到我身边激动地说:“姐姐,下雪了 !”“下雪了 ?”我又惊奇又兴奋,赶忙来到窗前打开窗户一看,啊 !晶莹的雪花,密密麻麻,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空中飞舞,真美啊 !我禁不住伸手接了几片雪花,仔细地观看欣赏。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菱形,有的似八角,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但它们很快就融化了,像变魔术一样变成小水珠。一会儿雪下大了,雪花开始密集起来,我想:它们可能是天上的仙女弹棉花时,不小心被落下的棉絮吧 !它们打在玻璃窗上,变成水珠在玻璃上爬动着,画出一条条花纹,真是美不胜收啊…  相似文献   

7.
大凡写稿的人,都想发表。然而,又并非所有的稿 件都能发表。因为,写稿和发表需要作者和媒体的双向选择。而在这双向选择中,一般说来,写稿人要服从于媒体的需求。从这些年的写稿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特点,在新字上做文章。 我从1981年16岁时开始业余写作,起初曾屡投不第,但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爬滚打,在各媒体编辑老师的教导下,至今已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类文章上千篇,其中仅在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的就有十几篇,有的还获了奖。由此,我成为新华社等一些媒体的通讯员或特约撰稿人。 我在写稿中,主要注意抓…  相似文献   

8.
林晓东 《青年记者》2006,(23):12-12
我是一名新闻学研究生,在校学习—年多以耗我时常感到苦恼和困惑。先说说这一年多的学习吧。我本科学的就是新闻,原本以为,读研后会在专业领域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研一一年的课程几乎都是本科时已经学过的基础课。等于是在“复习”。这让我颇为不解。老师解释说,重复基础课程是为了照顾那些跨专业考新闻的“非科班”生。但由于是基础课程,老师讲授起来一般都比较简略,反而使一些“非科班”的同学听得一知半解。当然,我能够理解老师的苦衷:为了给“非科班”同学补课,基础课得讲;为了少占用“科班”生的时间,又得快讲。这本身岂不就是一种矛盾?  相似文献   

9.
有的通讯员写完稿件后,往往忽视过最后一关──朗读几遍,这很容易造成稿件中的错字、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我在初学写稿时,往往就是写完稿件后就投进邮箱,这当然就避免不了许多失误和闹出笑话。如我在采写一位在“八一”军事比武中夺得投弹项目第一名而立三等功的×××时,将他的成绩一处写上70.5米,有两处写上70米,弄得编辑老师不知是70.5米还是70米,只好放弃此稿。事后编辑老师给我来信说:“稿件完后不妨朗读几遍。”我遵照这位老师的指导,每次完稿后都要读上几遍,收获果然不小,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又纠正了许多失…  相似文献   

10.
茶杯与茶壶     
《陕西档案》2003,(4):44-44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相似文献   

11.
我手捧老师亲笔写的作业讲评信,心里激动极了,有欣喜,但也有几分遗憾。欣喜的是,在函授中心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关坏下,我取得了前九个月中搞24篇的成绩,被学院评为优秀报道员并受嘉奖;遗憾的是,同其他学员相比,我还落下一大截.我的进步与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发誓:一定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再向老师献厚礼。有的同学劝我:洪彦,你已有了零的突破,没必要再这么认真了。这时,我想到的却是函授中心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想到了自己稿件不断变为铅字的喜悦和充实。我摇摇头,笑了,因为我清楚,若想“为民鼓与呼,奋笔写春…  相似文献   

12.
我是第五届函授27028号学员。当我又一次工工整整填写参加第六届函授报名表时,我心中充满了亲切、激动和惭愧的感觉。我有幸再次参加第六届函授学习,将是我的又一次奋发成才的机会。去年由于我在一个偏僻的哨所里,八个月里我没有及时收到教材。可在数月之后战友们托人捎来教材后,我便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一本本泛着油墨芳香的《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了哨所艰苦、寂寞的生活,每当我翻开它便忘记了心灵的孤独,忘记了对亲友的思念2苦。但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完成好老师留的作业,写作知识欠缺,再加上当地邮政不便,我很少寄习作给老师。但…  相似文献   

13.
牟国云 《军事记者》2005,(10):56-57
10年前,我从重庆通信学院毕业,两条路摆在面前:回首都北京,或是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新疆高原边防哨所。我选择了新疆,选择了南疆最苦最远的帕米尔高原。雪域哨所生活单调寂寞,执勤巡逻之余,我拼命地读书看报,也试着拿起笔给《解放军报》写稿。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解放军报》,喜欢《解放军报》,是这位启蒙老师给了我在边防哨所无穷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鼓励我一步一步朝前走,  相似文献   

14.
最难忘的是谁?老师;施惠最多的是谁?老师。人一生有各种老师,都是难忘的。解放军报──我走上理论工作之路的启蒙老师,入伍28年来几乎天天见面的老师。我从19岁携笔从戎近30年中,天天与军报相拥相伴,睡前、饭后看着它;开会、候会拿着它;火车上、飞机上带着它……。连最亲的人也没有这样长时间地形影不离过。我的每一进步、成绩——新闻作品发表过数万字,理论著述发表了200多万字,有的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年轻时曾被破格评为副教授,立了二等功……,差不多都与解放军报的导引、教化有关,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更是靠军报、军报…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后来当兵进军校,这期间已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老师的容貌名字已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位老师──《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4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帮我圆了上军校当记者的梦。4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绪,令我难以忘怀。1992年12月,我从皖西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二炮某部军营。紧张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笔,每天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节假日,我都泡在写写画画上。入伍第一年,我就写了上百篇反映基层连队训练、生活的稿件,然而没有一篇能打…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夏,江曾培老师把他的又一部著作《鸿爪屐痕——我与出版》交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有幸成为了此书的责任编辑。认识江老师已近37年,我是在1986年进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的,当时江老师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那时文艺社是一套领导班子,出书是三块牌子(文艺、文化、音乐)。可以这么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而江老师正是这一辉煌时期的主要领路人。  相似文献   

17.
《“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九学生:王老师,您好!看了1996年3期《现代传播》上您的《我看“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的文章之后,我又看了其他一些争鸣文章,最近《明日周刊》(1996年11月8日)又以很大的版面介绍了关子这次争鸣的情况,特别是1996年5期的《现代传播》上又发表了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给这次争鸣的引发者朱光烈先生的信以及朱先生的回信,我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请教。老师:我很愿意同你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学生:王老师,我知道,您是搞电影美学的,为什么会对有关文化与知识的争论感兴趣了呢?老师:主要原因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18.
我和于浮生相识好多年了,从打第一次见面就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成为知心朋友,浮生小我几岁,但我平时称他为兄,有些场合我叫他老师,凭着我多年的了解,又依据朋友们提供给我的相关资料和浮生经常寄给我的他主持节目的影碟.今天我要好好说说他……  相似文献   

19.
“洗”军报     
我有一张1994年的《解放军报》,虽然已经泛黄、皱皱巴巴,有的还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但我仍宝贝似地珍藏着。每看到这些报纸,一种愧疚的情感就悄然而生,脑海中还闪现出这样的一幕。1994年冬天,我所在的西安政治学院放假,我挑选了8份《解放军报》带回家,准备在假期抄录上面的文章。可回家不几天,发现辛辛苦苦带的那些军报不翼而飞!我赶紧问妈妈:“妈,您见到我的报纸了吗?”看我火烧眉毛的样儿,妈妈唤怪地说:“看你…··哦还以为房间着火了呢,你二姨家想整理房间顶棚,我看你的报纸又大又好,就……”“哎呀,妈,您怎么也不…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4年初.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军铜报》在全公司青年中招考记者,那时我才23岁.凭一时的冲劲报了名。在应试准备期间.我认真翻阅了近三年订阅的《新闻知识》杂志.将有关内容摘抄下来进行学习和领会。凭着从刊物中学到的新闻知识.在当年招考中我在300名考生中居然脱颖而出.终于成了一名党的新闻工诈者。新闻工作是十分艰辛的。进报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我好多天都写不出一篇百字小稿。为此常常夜不能寐。苦恼之时,我想起了《新闻知识》.为什么不向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呢?以后这位“老师”便成了我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