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艳  刘洪泉 《考试周刊》2008,(15):76-77
修辞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方式,矛盾修辞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经常反映在英语语义中.本文通过示例,从概念、结构形式、修辞功能三个方面时矛盾修辞加以探讨.恰当运用矛盾修辞格可以带来语言艺术效果,正确理解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或物.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修辞策略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风趣地说中国人有两大爱好,一日美食,一日美辞,美辞者,美的修辞也。中国人自古讲究修辞,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汉代学者刘向也说:“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所谓修辞,是人们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的一种活动。从表达方式上说,修辞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4):66-69
从不同角度对字谜歌谣中借助比喻的拆字之特征进行探讨,发现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既有比喻的特征,又有拆字的特征,本质上仍是拆字;比喻的本体是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作为本体的部件可以是偏旁、笔画,也可以是笔画的一部分;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部件用比喻,也可以全部部件都用比喻;一般是从肯定方面设喻,不能从否定方面设喻;其中的比喻,一般都是借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明喻。  相似文献   

4.
黄汉生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分两大部分。语法部分共171页,修辞部分共206页。从量上来看,对修辞是很重视的。在前言里说,本书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有利读者提高阅读、分析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从第三章《修辞方式》部分,可以看出。在这部分中,举例较多,这些例句,首尾完备,可以体现出原文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语言环境而无割裂的感觉,对例句的分析也比较细致。确能使读者通过例句辨识修辞方式的特点,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无疑地,这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有的例句,似乎不够恰当,现提出和黄汉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修辞的功能是作为人类语言活动本身体现出来的。修辞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它的信息功能,即更好地传递信息的功能。修辞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修辞可以创造多种美感,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修辞也就成了人们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婉转”、“折绕”是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提出的两种辞格。《辞海》(1979年版)中只有“婉转”条,未收“折绕”。《写作大辞典》(1992年版)把“折绕”讲入“婉转”条。别的修辞著作和教材很少叙及。为何很少叙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辞格的构成特点不鲜明,特别是未能突出它们的语言因素。看《发凡》对这两种辞格的解释: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折绕: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的,名叫折绕辞。《发凡》影响很大,这两种辞格在别的修辞书里谈得又不多,我们不…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哪种句式才能更确切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文章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几种句式的修辞作用。长句和短句——长句的修饰、限制成分多,内部关系较复杂,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中长句用得不多。但是长句结构严谨,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更细致严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刚才出力摇船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江南不同民族修辞方式的比较,在原则上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践的(归纳式的),即直接将一些具体的修辞现象进行比较,例如可以比较中西比喻的异同:它们在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比喻类别的对应与差异等等。一种是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总希望别人爱听或爱读,于是常常使用修辞的手段。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使其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在英语文章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修辞也是“阅读与写作”考试中的一项考试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英语修辞方式并附上一些练习题,以帮助考生熟悉并掌握这些修辞方式。 一、明喻(Simile) 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用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另一种事物,这种对比在修辞学上叫做明喻。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是想象出来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经常使用 as;a…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或写文章,而且总希望自己说的话能有人听、爱听,写的文章能有人读、爱读。修辞学也就有意或无意地渗入各个方面,在英语中它也不能缺少。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一些修辞手法值得掌握。下面列举几种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是指不把要说的事物真实地说出来,而用另外的与它们相似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从表现形式看,可分为明喻、隐喻、转喻等修辞格。1.明喻(Simile)。为了鲜明、形象地刻画某一事物,  相似文献   

11.
谈到进行修辞活动的要求时,陈望道依据修辞和内容、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提出“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著名论断。①后来的一些著述虽然从不同方面充实了陈氏的观点,但依旧着眼于修辞的对外关系,研究领域并没有新的突破。我们以为,研究修辞活动中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除了修辞和外部的关系,对修辞技巧本身也应该有明确的“说法”。一所谓得体,就是从内容需要出发,结合具体语境,选用恰当的修辞方式,以期获得最佳的表述效果。人们的修辞活动是具体的,有目的的,总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进行着。不同修辞技巧的选用,不但取决于说…  相似文献   

12.
邹青芸 《新疆教育》2013,(10):82-83
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一讲也是欠妥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现将散见在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分类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型,就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无国界,任何民族、肤色、语言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运用网络语畅所欲言。网络语是世界进行交流的纽带,在网络语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俄汉语从属于不同语系,修辞法的构成方式也不相同。从俄汉网络词语修辞法构成方式对比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其异同,可为俄语爱好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语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及辞格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在小说中,张爱玲充分利用这种修辞的艺术效果,将自己不同于众人的历史感念和人生见解展示出来。她的比喻超越了一般比喻的形似,而更趋于神似。那些或冗长繁复或简洁有力的比喻,总是自然而又猝然地跳出来,代表着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女性意识,向世人淋漓尽致地讲述她眼中的女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中的修辞手段也是很多的。在英语教学中,修辞并不是教学重点,但对它视而不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解也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适当地向学生加以介绍,可以使课文的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现将英语课本中的主要修辞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中的修辞手段也是很多的。在英语教学中,修辞并不是教学重点,但对它视而不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解也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适当地向学生加以介绍,可以使课文的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现将英语课本中的主要修辞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设问”这种修辞手法,运用范围很广,几乎各种文体都能使用。所有谈论修辞的书和中学、师范语文课本也都无例外地要谈一谈它。其中比较一致的解释是:设问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不尽合理,影响对  相似文献   

20.
“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方法。一般的修辞著作只讲到语音的飞白、语义的飞白和语法的飞白,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语言”的范畴,而把研究的视角转到思维领域加以审察,就可以发现,在“飞白”的家族中,还有一类活跃于语言实际中的成员——逻辑飞白。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从语句的内容上来考察说得是否合乎事理。假如一句话说出来不合事理,不能正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句话就是犯了逻辑错误。但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有时作者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