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优良校风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优良校风应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筛选功能和辐射功能,具有崇高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正向的群体舆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廉洁高效的管理系统和德才兼备的优秀师生五个特征,优良校风建设应坚持主体性、系统性、示范性,长效性、特色性和人本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集中反映,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高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对形成良好校风具有巨大的感化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的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与校风,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并在坚持领导干部优良作风、高校良好校风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新,才能真正达到持之以恒,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开始,我省高校积极开展了校风建设检查评估活动,校风问题被提到关系高校存在发展的新高度.这两年,我有机会接触了一些有关“校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曾参加编写了德育教材中有关校风校纪的章节,还担任了93级的班主任工作,直接参与了迎接校风检查的准备工作.在这里,结合有关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按照教育方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不懈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全体师生心理、思想和行为.国内外,大凡有较高声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风特点.从校风的形成、存在和作用等方面分析,具有如下共性:1.校风是以校园内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的,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环节中,经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它的构建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持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育人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改进党风推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打造“校风优、教风优、学风优”高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活动开展与学校本身工作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性、相互融合性、同步实践性、群体互动性、高度关注性等五个基本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5.
校风 ,简单地讲 ,就是学校的精神风貌。成人高校的校风 ,是成人高校特有的精神风貌。成人高校的校风不仅体现着全校师生员工的道德品质、作风纪律、教育素养、生活习惯等等 ,而且也标志着成人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它是评价成人高校质量如何的一条重要标准 ,是一所成人高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人高校校风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起着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的巨大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定势”功能和“奠基”作用。一、成人高校校风的教育作用(一 )感染熏陶的影响作用由于成人高校校风有着明确的目标要…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建设优良校风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建设优良校风对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以学风为主体、以教风为主导、以领导作风为关键、以服务风气为保障是建设高校优良校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构成和校风的含义进行说明;分析了大学生资助工作及校风在高校育人功能中的作用;通过两者的对比,提出了大学资助工作能够拓展校风功能、强化校风功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对提高校风的育人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风不仅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况,是高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界定校风的概念,理解校风的内涵和外延,校风具有全局性、内隐性、外显性和渐进性特征;校风还具有陶冶、教化、凝聚、调节、激励等功能。良好的校风所形成的校园环境是师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优良的校风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所办得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学校,无不具有自己独特而良好的校风。清华大学中西兼容、古今贯通的治学主张:北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浙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求是校风,才使这几所一流大学历久而常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把校风建设这一传统而又重要的课题重新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进行了许多新探索。本文结合近年来高校校风建设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风是高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建设良好的高校校风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实践中着重注意从校级水平、部门水平以及事件水平上对高校的各项活动进行设计、部署和实施,全方位开展校风建设实践,使能够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陈映霞  汪斌 《高教论坛》2012,(2):102-103,109
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需要以校风建设为统帅,以教风和学风建设为两翼,三个方面齐头迈进,才能有效地改变一所高校内在的精神面貌,为学生的成才、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以青年学生为受众群体的特殊环境,高校媒介环境有别于大众社会的媒介环境。建设良好校园舆论环境(拟态环境),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为其基本目的,同时,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建构必须把握几点原则:一是坚持党性原则,正确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积极营造和谐环境;二是舆论先行,正面宣传为主,做好环境监控工作;三是要培育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成为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班风建设在个人层面有助于个人行为习惯的规范,在集体层面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层面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要具体落实班风建设,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优势,利用新型学分机制督促实行,同时还要构建全方位立德树人教学体系,优化德育内容,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大学生劳动意识淡化、劳动能力弱化、劳动观念偏颇等问题现象,高校需准确把握主要矛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新时代劳动精神科学内涵,从劳动理念引导、劳动行为养成、文化环境营造等方面发力,创新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领域独有的两大精神谱系。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的境界也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相映照所创生的崇高而美妙的意境。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之道观照其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是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提升软实力的现实创新之路。实践证明,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之境为建设原则,并把此原则嵌入建设过程始终,假以时日,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可以通达至古圣先哲所设想的"深奥的致远之境"。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公共精神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构建包含公共精神的培育。倡导公民的公共精神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但目前一部分公民的公共精神存在弱化,培育优秀的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加快高校品牌建设步伐,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急迫需要。大学制度创新能够为高校品牌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与内部体制环境,缔造高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解决河南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其着力点是,积极推进政府对大学管理制度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塑造崇高的大学精神与文化,为品牌大学建设与发展营造体制机制环境与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精神(以下简称共产党精神)既是一种历史经验,也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对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到位,党组织学习载体作用发挥不足以及对共产党精神不了解或缺乏价值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共产党精神遭遇困境。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路径使共产党精神成为大学生党员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与时俱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