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长之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他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教育(即美育)联系起来,倡导“美育救国”。同时为了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极力主张从古代的审美资源中去挖掘“浪漫”人格。  相似文献   

2.
解构与重构──鲁迅与京派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与重构──鲁迅与京派文学查振科当代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认为没有非现实主义的,即不参照在它之外并独立于它的现实的艺术,现实主义提醒人们人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不是模仿现实的形象,而是模仿它的能动性;不是提供事物、事件、人物...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文艺理论家们曾经化了巨大的努力来研究事物的“真”,提出了种种“真”的标准,苏格拉底说,有用即是真,柏拉图认为真就是理念即上帝,人间的东西只是上帝的影子,文艺则是影子的影子。康德承认真是存在的,但只是一种人们达不到的“彼岸”。我国古代伟大的文艺批评家刘勰早就  相似文献   

4.
“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见的事业。文艺是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之中寻出金”。这是郭沫若1923年在谈及自己遭到不公允的批评时感慨系之的话。郭老强调批评中的“发见”功能,强渊批评家从“砂中寻出金”,就正是强调批评的见地,强调批评家的“识”和“特识”。何谓识?从词的本义及其演变意义考察,识有常、知、审、记的意思,而“常”又为“旗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25日报道,日前,“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在京举行。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说:“我不知道批评是活着还是死了.批评家们的生存现状面临严峻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商业化、市场化、大众化。但是学院里的批评家们还把文学作品当成一个封闭的文本,不考虑它是如何被生产、被消费的。  相似文献   

6.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共同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利维斯主义文化传统做了扬弃,把生命平等作为前提,将“共同文化”建立在文化自由选择基础上,充满了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追求及浓厚的人文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述“优秀的文学是人的生活教科书”,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有很大的教育作用。那么怎样通过语文教学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反浪漫主义的“非个性”化理论,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创作论及批评的目的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的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艾略特的文学和批评理论,并认为艾略特既要求批评要做到“非个性”化,尊重艺术形式本身,又要把批评置于传统意识的绝对权威之下。这种观点为新批评派提供了思想倾向,但其许多认识又与这一流派其他理论家的主张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读郭诗偶拾     
一《女神》中的《死的诱惑》是郭老最早的一首新诗,评论家几乎都认为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消极、低沉甚至颓伤的情绪,不足取。而这首诗被译成日文刊载在大阪的一家日报上,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读了后却大为赞赏:“没想出中国的诗歌已经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息”,“已经表现出了那种近代的情调,很是难得”(《创造十年》)。这个意见颇发人深思,尤其是所指出的诗中“民主的气息”、“近代的情调”,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鼻子”对全诗重新嗅一嗅。  相似文献   

10.
况周颐是清末民国初著名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本文将其作品略加系年,试图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见的事业。文艺是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之中寻出金”。这是郭沫若1923年在谈及自己遭到不公允的批评时感慨系之的话。郭老强调批评中的“发见”功能,强调批评家从“砂中寻出金”,就正是强调批评的见地,强调批评家的“识”和“特识”。何谓识?从词的本义及其演变意义考察,识有常、知、审、记的意思,而“常”又为“旗虚悬摇曳如群”中群的转注,故识又同帜,有标、幡之义。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识的阐述,扬弃了  相似文献   

12.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在谈到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时指出,记叙文主要通过“形象和图画说话”,而议论文主要通过“三段论说话”。别林斯基所作的概括,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议论文与形式逻辑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有意识地联系已经学过的逻辑知识,加以正确的运用。中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写议论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艺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使意识流小说理论更趋于成熟和系统化。其中,“内在真实”论是她重要的小说理论之一。在这一理论中,她强调了内在真实的内在性、多样性和飘忽性,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内在真实”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绿色作文”的首倡者赵谦翔老师,现任教于著名重点中学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十年前,他在吉林毓文中学任教时,就开始尝试配合素质教育来推广“绿色作文”。赵老师在他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饱尝了酸甜苦辣,用他自己的话说,“连自己的夫人都搭进去了”。但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他的学生写出了十分出彩的绿色文章,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孙小冬 《班主任》2009,(12):52-52
今年9月,一个学生让我深深理解了19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的一句话:“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相似文献   

17.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4,(26):32-32
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谈及文学创作时,曾指出:“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南宁二十中属于广西南宁市边远学校,生源来自周边工厂、农村及外来流动人口,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差,受教育的条件相对也较差,思想素质及学习水平都较低,当我们接手教的是普通班时,深感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也更大了。朱熹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并诠释说“材,质也”。用今天的话说“材”就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形成的资质,  相似文献   

19.
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呢,还是主观意识的表现呢?文艺家进行创作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呢,还是从“社会心理”、“个人心灵”或现成作品出发?这是每一个文艺家进行创作前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文艺家和文艺批评家对此曾作过多方面的探索,提出种种解答:文艺源于“劳动”、“游戏”、“心灵”、“书本”、“生活”等等;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说文艺不能脱离政治,我们又说“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不科学的。这两个命题是自相矛盾的,还是相辅相成的?我以为,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即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寻求统一,这个问题不难得到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