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明晓 《体育科研》2007,28(2):12-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认为: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是提高体育教练员职业社会地位的需要,顺应体育教练员专业化这一世界性潮流的需要,体育教练员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方向。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可为体育教练员职业发展指明方向,有助于增强体育教练员的专业素质,为提升体育教练员的专业地位提供可能,有助于提高体育教练员教育的质量。并就现有专业化研究的理解,初步提出了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认为: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是提高体育教练员职业社会地位的需要,顺应体育教练员专业化这一世界性潮流的需要,体育教练员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方向。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可为体育教练员职业发展指明方向,有助于增强体育教练员的专业素质,为提升体育教练员的专业地位提供可能,有助于提高体育教练员教育的质量。并就现有专业化研究的理解,初步提出了体育教练员专业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业余体校教练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业余体校教练员存在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并体现出女性教练员职业倦怠状况教之男性程度为高,低职称级别教练员职业倦怠高于高职称,高学历教练员高于低学历教练员的特征。研究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练员管理模式,为教练员的提高素养创造条件和完善教练员激励机制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练员领导行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有关教练员领导行为研究文献的回顾,介绍了迄今国外教练员领导行为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多维度体育运动领导模式、领导者行为模式、教练员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容,教练员行为的评估与培训;同时介绍了国内有关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包括教练员的领导功能与作用、教练员的领导职责与素质、教练员的影响力与权威体系、教练员的领导方式与效果;提出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激发和调动教练员领导力有助于教练员作用的发挥,梳理和总结西方研究为中国教练员领导力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教练员领导力的来源和传达路径对中西方研究进行反思与探索。研究表明:西方教练员领导力研究历经起始阶段、规范阶段和多元主体阶段,从依附教练员的特质来传达领导力,逐步发展到教练员行为成为最主要的传达路径,最终实现领导力来源以及传达路径的多样性;教练员领导力在我国的发展归为萌发期、稳步推进期、快速发展期和协调发展期,从起初借鉴母学科知识来认识体育领域领导现象,逐渐转向对西方研究的推崇以及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最终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教练员领导力模型。研究认为:中国教练员领导问题研究应将领导理论与体育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拓宽来源和传达路径,实现研究价值观念的转变,确保领导对象研究与领导活动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不同时期颁布的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阶段教练员的等级划分、任职条件和晋升条件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发展趋势.结论:教练员技术等级的划分逐步趋于规范化;教练员技术等级划分的制度化;教练员技术等级划分的国际化;教练员的任职条件更加全面化;教练员的聘任与岗位培训挂钩,促进教练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练员是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关键人才,他们在运动场上起主导作用。教练员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群众运动技能的掌握。教练员岗位培训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现状、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必要性、制约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找出差距,为更加完善今后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的研究主要包括教练员个人基本情况、科研、训练3方面,而国外类似研究除涵盖以上内容外,还涉及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资格与分类、选聘、日常管理、工作评价、培养提高等,内容明显多、全且重点突出,这些研究能从教练员个人和学校两方面对提高高校篮球教练员水平和能力提供帮助,建议我国今后相关研究增加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练员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以及复杂的社会角色而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疲劳的现象.通过对有关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文献的整理,从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概念、教练员心理疲劳的表现、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前因性变量以及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后果性变量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指出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研究应该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开展动态多维检测以及综合评价,并探索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山东省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已经具有一定素质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教练员整体结构日趋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根据山东省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速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春娣 《冰雪运动》2007,29(4):80-81,84
速滑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分析速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在速滑教学中,通过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共同的发展的目的,使之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个性及感知觉等心理指标的测试研究,揭示优秀散手运动员具有个性外向情绪平衡、深度知觉精确、左臂动作准确和稳定等心理特点,为散手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其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比赛前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对高校业余的田径运动员来讲,由于参加比赛的经验不足,往往在比赛前几天就高度紧张,影响比赛时水平的发挥。从如何运用森林浴训练和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赛前状态调控以提高运动员自信等方法进行论述,旨在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体育教练员的调查,从28个因子的总得分来分析教练员之间在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对教师创新心理素质有显著性影响的变量有学历、性别、从事专项.目的在于力图引导广大教练员朝着良好的创新品质及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具有优美的艺术特征,它对人的柔韧、协调、灵活、乐感等方面要求较高,致使许多体育基础差、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活动,影响了其学习健美操的效果.对基础差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进行动作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训练,从而增强学习健美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278名大学生在一学年健美操选项课上结合身体练习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所采取的训练方法有表现力训练、增强自信心、运用形体语言和词语暗示调节情绪、锻炼意志力和增强心理稳定性等.采用问卷调查验证训练效果.结果表明,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健美操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自信心、表现力、锻炼自觉性和考试成绩都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潘洁 《体育科技》2003,24(4):83-85
赏识教育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 ,应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 ,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勤于思考和提问 ,互助互学 ,不断刺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被动的“要我学”转为“我想学”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 ,培养顽强拼搏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全方位塑造高品位、高素质的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这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文章通过运用体育的手段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改善现有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运动训练实践,对竞赛性心理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了心理训练对策,特别是准备性竞赛心理训练对策,预防和消除了心理障碍的产生,培养了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临场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