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属性,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殊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和研究思路,给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的职业胜任力视角.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公民"。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鉴别性特征。强化通识教育办学思想、把握胜任力科学内涵、做好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重视师资培训是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管理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包括管理、操作、人际、品质、社会、成长6个维度。各种胜任力相辅相成。不同企业对各种职业胜任力要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借鉴工业模块化设计的原理,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建立了高职学生内隐胜任力培养的六大模块:职业心理教育模块、职业道德教育模块、职业观教育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职业生涯教育模块、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块。通过这种教育以期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内隐职业胜任力的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国家扶持下快速发展,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然而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就业或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的情况普遍。因此,高校应当站在中小企业用人的立场,培养大学生包括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在内的职业胜任力。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当关注职业胜任力、培养职业道德、健全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备胜任力的员工是用人企业所需,具备胜任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品牌所在.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出口与企业人才入口之间的相应.文章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级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核测评五个方面构建了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生和本科生在职业胜任力上的差异折射出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教育下学生的差异分析,得出高职生和本科生的个体差异并非职业胜任力差异的关键因素。根据素质冰山模型,可知决定职业胜任力高低的关键素质只有通过通识教育才能发掘出来。由于高职院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导致了高职生的职场表现后劲乏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胜任力理论,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要素,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照现有高职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与胜任力模型标准的差距,分析继续教育培训需求,从而制定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估,形成系统完整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当下高职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更好地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张秀珍 《高教论坛》2014,(3):105-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依据这一目标,结合高职文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职业鉴定—顶岗就业"这一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力图降低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无序性和模糊性,从而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业执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本着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讨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突出能力本位 强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应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渠道.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本身的巨大变化,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职业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阐述了基于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保证四个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五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高职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建构的执教能力,并对其内涵做了具体的阐述,以迅速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的执教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三大策略是:以个体本位为基础构建职业道德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式职业道德培养机制,注重职业道德课程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育模式。学习领域的实践活动构成了认知的基础,学习领域的工作项目构成了教学实施的内容,学习领域项目教学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来设置学习单元和组织教学的。基于行动导向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展开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体制,它的理念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质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是解决其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强化办学指导思想;二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从而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导向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需从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