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因为,要坚持真理内容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并把这个观点贯彻到底,必然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相反,如果承认真理的阶级性,就得在真理的客观内容之外又加个阶级的内容,在真理的实践标准之外另立个阶级的标准,这势必同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相抵触。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层开过讨论。有的说无;有的说有,或部分的(在社会领域)有。那时的讨论,认识虽未统一,但把问题、论点、论据提了出来,有助于进一步的探究。但是后来这个问题竟然成了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区,完全是由林彪、陈伯达、“四人帮”设置的。这伙政治骗子和理论骗子,或通过他们控制的报刊发社论,或通过他们授意炮制的《哲学小辞典》、《马恩列斯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2.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由于林彪、“四人邦”在真理头上贴了阶级性的标签,结果使这个问题成为理论的禁区。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可注意到,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真的事理”才是真理,因此,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的同志为寻找一条正确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论争的新线索,提出了“真理的价值”概念。这一探索是有意义的,把真理问题的讨论,又  相似文献   

5.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 ,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 ,这是一个权威性谎言 ,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是八个月后 ,复试结果出现了奇迹 :名单上的学生 ,各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 ,自信心强 ,求知欲望盛 ,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正是罗森塔尔的科学家身份的权威性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感情。他们掩饰不住的深情通过眼神、笑容和嗓音传递给这些学生 ,在学生身上产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外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第二种认为有的真理(指一般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有的真理(指自然科学以及语言学、逻辑学等真理)没有阶级性;第三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我是持第三种看法的,我认为:真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阶级性的。下面围绕讨论中主要分歧之点谈四个问题。一、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 我在去年八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真理属于客观范畴的看法,许多同志表示不同  相似文献   

7.
绝对真理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讲的虽然都是真理内容的绝对客观性和向客观事物接近的无条件性,但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前是从认识的总体上,后从一个一个真理的获得上,指明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和统一,二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8.
学报1979年第三期刊载了孙显元同志的文章——《评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该文主旨在于阐明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又还有阶级性的一面.读了颇受启发,不过基本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一  相似文献   

9.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上,林彪、“四人帮”炮制了种种奇谈怪论,造成了极大混乱。现在就这个问题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1.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陈伯达之流在一篇社论中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哲学小辞典》更是公开鼓吹“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且武断地说:“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学术上搞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二百”方针,在他们控制宣传舆论阵地的一段时间内,报刊上千篇一律地肯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就占了绝对的“优势”,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真理的阶级性真理是否存在阶级性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曾出现好几种观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真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有阶级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时,必然从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使反映出的真理为本阶级服务,因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出发,又派生出与上述两方观点有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几种观点。诸多观点各持己见,无法统  相似文献   

13.
王建珂在《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自由》(《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2期)中认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全体人民享有的自由,不仅是法律条文上的自由,而且是实际的自由。生产资料公有的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使人民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有了可靠的保证,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可以依法运用新闻工具充分  相似文献   

14.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学风。探讨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必须坚持这个原则,遵循这种学风。文革期间,“四人帮”强调“任何真理都有阶级性”是脱离实际的,错误的。因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有的社会科学的真理,如语言学,也无所谓有阶级性。对“四人  相似文献   

15.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主题,许多公开出版的写作教材常常引用我国古代的“意”说为据。最近,《光明日报》又辩及这个问题。何满子同志在《“主题”问题献疑——古代小说研究肆言之三》一文中指出:‘主题’一词,英文、法文“原意都是‘题目’。延伸一点也只是题材,或题材的性质……把‘主题’的内涵膨胀为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亦即可以用简括的逻辑语言表述出来的,作家体现在所描绘的生活中的艺术认识,是三十年代苏联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终将无法享受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及其家长只讲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不尽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大有人在. 某校学生上课时"倒下一大片""昏睡百年",下课铃声一响即刻"睡狮猛醒"般吼着"老师,下课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终将无法享受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及其家长只讲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不尽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大有人在。某校学生上课时"倒下一大片""昏睡百年",下课铃声一响即刻"睡狮猛醒"般吼着"老师,下  相似文献   

19.
“粜”与“卖”的意思是有区别的。“粜”有“卖”的意思,但粜专指卖出粮食(米),是和“籴”(买进粮食)相对而言的。“粜”在专指出售米的时侯有“卖”的意思,这是有条件限制的,不能讲“粜”就是卖。如果仅仅简单地而不是准确地理解“粜”的意思,把“粜”理解为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上中学的女孩平时表现不错,学习成绩也处于中上游,可她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信。为了激发女儿的上进心,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予她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