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收到某杂志社的三份稿件备用通知,他一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心想,在这家权威性的刊物上不用说发三篇,就是发一二篇,也实在太幸运了。但是的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这三篇文章仍杳无音讯。他又非常苦恼,忧心忡忡。我建议他写信询问一下刊物是否采用,他怕这样触犯了编辑同志,本来有希望发表的文章而被扼杀;我建议他另投一家刊物,他还想在这家大刊物上发表。这几篇文章就这样前途未卜地搁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朋友老曹     
朱军 《报刊之友》2002,(3):50-50
在古都西安,刊物如林,编众多,但我要说的是《税收与社会》的主编曹钦白。  相似文献   

3.
李长江 《今传媒》2009,(7):48-52
1 头戴一顶"税收科研工作者"的桂冠其实是一件尴尬透顶的窝囊事.因为在税收的田园里,我们收获的一直是"微薄的希望".税收学科的贫弱,在我看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干了大半辈子图书编辑工作的我,退下来以后欣然受聘于《中国图书评论》,并且一干就是十年,同仁之间,相儒以沫,自信是颇有点缘分的。其一是我很尊敬这家刊物当时的主编伍杰先生。早在1982年,我主持辽宁人民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总编室工作时,曾在《光明日报》上刊登启事,悬赏征求对本版图书的意见。当时外市一家大报发表文章,指摘这种"花钱买批评"的做法是拜金主义,于是在新闻媒体卜掀起了一场争论是非的轩然大波,而率先路见不平、主持正义的是伍杰先生。当时我们素不相识,是他那篇观点鲜明、义正辞严的短文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赵冬苓"税收立法权回归全国人大"的提案引发热议,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上如何正确认识税收立法权的大问题。60多年来,中国经历最重要的一次税收立法体制转换,是在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进行税收立法。这一转换,形成了30年来税收行政立法体制。全国人大1984年和1985年两次授权国务院行使税收行政立法权。此后,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条例和规则,建立了基本的税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笔者当编辑十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由于笔者一直从事新闻类综合性期刊的编辑工作,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笔者当编辑10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造成同一刊物同一版面、栏目因责任编辑不同而编辑水平差距悬殊.细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报刊也有类似问题.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税制以面向企业的普遍税制为基础,以特定的税收优惠为辅助.但随着立法的进一步发展,税收优惠的地位越来越高.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税制存在独立性欠缺,因税收法定原则的欠缺而导致税制不稳定,税收优惠过分受所有制限制而欠缺对企业有意义、有差异的支持等问题.未来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税制改革首先要落实税收法定,其次还需对行政机关灵活赋予税率调整权,同时在其内部推动税收分配的平等化,在其外部推行税收激励原则,从而充分利用税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磊 《出版经济》2004,(2):64-66
首先需要认识一下税收筹划的分类,这对于研究出版业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为出版企业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是企业具体税收筹划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税收筹划,区分税收筹划与非法避税的界限,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税收筹划,打击非法避税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卢义杰 《青年记者》2016,(13):42-43
参加过两次两会,每次都听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的,总是那些不同意见. 比如,2015年人大审议立法法修正案,关于“税收法定”原则,二审稿规定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但呈现在代表面前的三审稿,这一表述被简化成了“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或国税局不经人大讨论和听证会而自己决定征税和提高税率,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现代社会"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则不相符。明确税收立法权,使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当今中国是一件非常急切的事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山东苍山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陶钧:《新闻与写作》是一份严肃的刊物,它的格调很高,给生活以启迪,给人生以指导。我开始写稿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得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仔细阅读起来。《新闻与写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我的稿子便一篇篇发表了,今天我又在省级刊物上发了一篇,这不禁想起我的这位良师益友,我应该与他同享成功的喜悦。以后不管我经济多么拮据,我都会与你同行。你永远是我前进的拐杖。特别感谢彭朝丞同志,他撰写的“新闻标题写作”栏目让我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13.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受数字经济影响,出版业正发生重大改变,电子书产业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极.任何行业的初创,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电子书产业亦不例外,对电子书产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增值税法律制度.电子书产业的增值税制优化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理论层面来说,电子书属于商品还是服务,现行简单套用电子出版物的课税规则并不周延.在税收法定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应在立法层面予以解决.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对电子书在增值税制中的定位表达予以明确.从实体层面来说,现行给予电子书产业的税收优惠过于单薄,作为与传统纸质图书功能相同的替代物,电子书理应同纸质图书一样享受增值税免税待遇.从征管层面来说,电子书"无体物"的特性给跨境征管带来了很多障碍,我国税务机关在采取目的地课税原则的基础上,应大力推动简易注册与情报交换的开展,以维护我国的税收主权.  相似文献   

15.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以下简称为<工作>)是我同社会科学情报专业领域学术第一刊.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 我对<情报资料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情报资料工作>的一名读者,从刊物创刊起我就开始阅读刊登的论文,汲取学术营养;作为一名作者,我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心得,力图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胜良 《今传媒》2009,(10):70-83
四、税收之爱与伦常之税 在曹钦白的创作实践中,有一个极具个性倾向的观念需要格外提及,那就是他总是在有意识地将通常意境下既俗且冷的税收,用"爱"、"伦理"、"善"、"德"、"道"的内核去灌注,去解析,去解剖.由此构成颇具曹钦白个人风格的"税收之爱"及"伦理之税"的知性判断.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管档案是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纳税活动的主要凭证,同时又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稽查活动中,界定纳税人表现的重要依据。税收征管档案作为税务机关内部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档案并实行科学管理与……  相似文献   

18.
浅议税收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税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依法治税、促进征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张家港市地方税务局以争创省一级机关档案管理水平为目标,在所属分局中,开展了以规范税收档案资料为重点,强化档案管理服务税收征管,不仅提升了基层分局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工作标准、提高干部素质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抓好源头,坚持“三个到位”税收档案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确保税收档案的完整和准确,一定要从规范税务文书、规范征管行政行为入手,抓好税收档案形成的源头。为此,张家港市地方税务局在工作中坚持了“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报刊史上,有这样一本政治读物,它创刊于1958年,前后走过了8年的战斗历程,最后被“文革”的浪潮所吞没。作为刊物,现已不复存在,而刊物的总编辑也已含冤而逝。对于刊物的历史,有没有回头看一看的必要呢?对于刊物的经验,能否给予总结呢?我带着这样的想法,拜访了曾在这家刊物工作的几位老同志——吴瑞章、许文和李光远,请他们谈了有关《前线》杂志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与潘觊雄先生的交往频率还算可以,因为我们都在新闻出版这个圈子里打拼,所以就免不了在这个会议、那个活动上碰头见面;因为都被各种出版物包围着,所以就少不了在这家报纸、那份刊物中读到先生的或长或短的作品,但无论长短,总是有内容的.对他的文章和文风,我一向是认同的,这不,又在中国版协总第57期会刊(今年第2期)上读到一篇《潘凯雄谈人民文学出版社60年出版历程》的文章,在中国图书商报上读到《潘凯雄:在执着中超越》的文章.两篇文章中,先生谈了不少的东西,涉及了方方面面.不过,我只想就其中的关于界定出版的本质及规律的文字发发议论,谈谈感想.也许,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出版人会更要紧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