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虎     
张炎冰 《钓鱼》2014,(17):14-14
香虎乃香中之虎,够厉害。亚白、微黄色化学合成香精,粉状或晶状,清香有较强的焦糊味,醇厚不冲鼻子。20年前,国产商品饵大多“烧手”。兑水搅拌、搓饵抛钩接触鱼饵的时间长了,指尖、指甲缝、掌缘粘满饵微粒,一天接触鱼饵6小时,连续两天,第3天会发现指甲周围的皮肤皴了,继而毛糙、开裂、掉皮,这就是烧手。造成烧手的罪魁祸首是香虎。早期,包括进口鱼饵都或多或少含有香虎,只是添加量不同,少了不烧手,多了则会烧手。另外具有增香提鲜,  相似文献   

2.
巧用添加剂     
吹水首领 《垂钓》2007,7(1):20-20
1. 食用香虎:学名乙基麦芽醇(ETHYL MALTO),被誉为垂钓罗非的三宝之一,香虎为白色结晶物,闻起来有浓重的焦糖味,是制做冷冻饵不可缺少的添加物。  相似文献   

3.
六合香     
张炎冰 《钓鱼》2014,(15):12-12
六合香又名陆克香,俗称"老鼠药",淡黄或亚白色水果味合成香精,具体味型很难认定,能辨别的主要是樱桃和杏仁味,是一种广谱型添加剂。始于两岸钓鱼交流,是台湾钓手常用的鱼饵添加剂。2000年前后被河南钓手接受,多用于竞技钓快鱼,起改善鱼口作用。  相似文献   

4.
钓饵配制的好坏,往往决定你垂钓的收获。好的钓饵,应“色、香、味”俱全,香与味尤为重要。饵香,能起到快速诱鱼、聚鱼的作用,使鱼儿“闻香止步”;味道好,鱼儿肯吃且胃口大开;色泽醒目易于被鱼儿发现。但是制作钓饵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不管钓什么鱼都在饵里掺入五花八门的添加剂,把钓饵配制成“怪味豆”。在垂钓中,本人曾见过几次这样的场面:一些钓友来到钓点后,从包里拿出好多个小瓶子和小塑料袋,里面装有蜂蜜、鱼粉、氨基酸、曲酒、香精、油渣、豆粉、阿魏等等,然后像对鸡尾酒似地将这些添加剂不加选择地—一掺点进去,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世新 《垂钓》2006,6(10):21-22
休闲钓鱼同样要根据所钓对象鱼来配制钓饵,配制饵料的要点有二:一是饵料的味型;二是饵料的物理状态。钓饵的味型大致分为清香饵和腥香饵两大类(针对鲢鳙的酸臭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习惯上人们称为香饵和腥饵。有些人又将钓饵进一步细化,分为清香型、浓香型和腥香型和浓腥型。香饵以农作物、植物为主,如马铃薯、红薯、玉米等;添加剂如:蛋奶香精、草莓香精、风梨香精、香虎等。腥饵是在香型饵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动物干粉制品,如鸡、鸭、鱼的内脏及虾粉、鱼骨粉等,人的嗅觉表现为腥;添加剂如:蚕蛹液、红虫粉、蚯蚓粉等。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6,(22):29-30
七、湖北龙王恨“大荒鲫”配方比较,它比蓝鲫多了优质小麦胚芽粉;味型比较,它有一种焦枯香;状态比较,麸状物粗,松粘可控性提高了。要说“大荒鲫”有哪些优点,我以为就这些了,但不称“蓝鲫3号”而用“荒”这个日文汉  相似文献   

7.
香豹     
张炎冰 《钓鱼》2014,(21):12-12
香豹是淡黄色奶香、蛋香综合型进口粉状小料,因香虎有吸收皮肤水分,加多了造成手指皴裂“烧手”的缺点,用香豹代替则不烧手.虽然香豹在保鲜提味方面不如香虎,但独特的香味超强霸道,即使是无味的米糠、麦麸、菜籽饼、豆粕添加后也能像山柰、麝香一样,让鱼吃得不撒嘴.  相似文献   

8.
一、气味要浓而烈 鲫鱼和鲤鱼所喜爱的饵料气味大体上是香、腥、甜、微臭等气味的混合味,但季节不同有所侧重:早春和初冬侧重腥、香、甜;晚春到初夏侧重香、甜;盛夏和秋季侧重微臭、甜以及食物发酵后产生的曲味。  相似文献   

9.
杨天举 《钓鱼》2014,(19):46-47
野鲤,其敏感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的协调作用,能辨识饵的色、味、形及其优劣而决定取舍.故此,制用鲤饵需在色、味上下功夫.其敏感颜色是黄、红、绿,这就要求我们制饵时要注意饵色的引诱作用,其中饵食中添加黄色素为最佳办法.其喜食的味道是一香二腥三甜.纵观五花八门的商品饵,都离不开香腥二料,甜味饵有些野鲤也喜欢,因其在水中易溶化,有较好的扩散性及诱鱼性.反之鲤鱼对苦辣、酸涩味很反感,制饵时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0.
《垂钓》2012,(9):83-83
手竿搏大鲢,给力、解毒、过瘾,很多钓友梦寐以求。如何钓到鲢鱼,饵料配备显得至关重要。配饵分主次,调饵求雾化,基本公式是:基础饵40%+主攻饵30%+味型20%+状态10%。基础饵主要有菜籽饼、麦麸、豆渣一类:主攻饵主要有各种鲢鳙饵,如化氏“花白鲢”;味型主要指“酸、甜、腥、香、臭”等口味的调节,从蒜粉、臭豆腐、韭菜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香精、添加剂,根据“白鲢喜酸香,花鲢好腥臭”的特点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11.
本味饵     
张炎冰 《钓鱼》2012,(5):19-19
鱼饵非腥即香,腥是动物鱼饵本身的气味,香除了植物本身,主要是炒、蒸、煮、榨、烹过程中产生的。区别于添加剂形成挥发性的香味,钓鱼人把鱼饵本身具有的气味和制作过程产生的气味称为本味。如经文火炒制的麦麸、榨过油的芝麻饼豆饼、煮熟的红薯等等都是本味。原塘颗粒是指池塘经常喂的颗粒饲料,也可称本味饵。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06,(21):26-27
先腥后香再本味,是竞技用饵的基本规律。腥和香都有刺激鱼的嗅觉.然后是味觉的作用.可是鱼诱来之后能不能留住.就不是腥和香能胜任的了。本味饵的出现为我们把鱼留住做了注脚——鱼最终接受的是平常吃惯了的东西.腥香诱鱼,却橇不开鱼的嘴巴。本味饵与基础饵肇始于1999年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的原塘颗粒.是在鱼腥香不理.而由地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4,(19):11-11
A.ULTRABITE魔水的主要功能是聚鱼促饿,使用时应主要与诱饵或底窝料一起使用,钓饵中使用不可浓度太高。 B.魔水最好与天然的饵枓一起使用,其他气味的添加剂有可能降低魔水的功效(例如:虾粉、蚕蛹液、草莓粉、大蒜素、香虎、香味剂,药酒等)。 C.粮食本身的炒制香味不会影响ULTRABITE魔水的功效,例如:本味饵料、颗粒饲料、五谷杂粮等等。  相似文献   

14.
侯杰 《钓鱼》2013,(7):20-21
小贴士:.猪母乳的英文名称为.PIGOR MAGNASWEET,其主要成分为香精、甜味剂、加强剂,高纯度香虎+高倍草莓香精+高浓度香革粉,其状态为比重0.36~0.48,粉状,直径50—250微米,主要适用于小猪断奶之时,添加于饲料中,促进食欲,使其断奶,一般用量为1/2500。  相似文献   

15.
“三分钓技七分钓饵”,饵料在钓鱼中尤其是春钓中,显得十分重要。鱼饵的质量、味型、大小、软硬程度等均属于用饵之道,需要我们认真组配和选用。众所周知,鱼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各自不同而又相对固定的食性嗜好。不同种类的鱼,对鱼饵的好恶迥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配制鱼饵,投其所好。钓饵是诱鱼上钩的媒介物,其味道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香、甜、腥、咸、酸、臭等。鱼类的嗅觉器官对其非常敏感,一旦发觉可口之物,便自然快速捕食,尽管有的鱼已经饱食,却还是贪得无厌地开口。虽然各种味型的鱼饵不可能都集中在一种鱼饵上,但可以针对…  相似文献   

16.
老虎是亚洲地区独有的物种,其最初的发源地就是东亚。亚洲很多地方都有茂密的森林,这是老虎最喜欢的栖息地。因为老虎是一种独居型动物,只有森林这样的地方才适合老虎伪装自己、捕杀猎物。另外,亚洲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也是老虎生存的必备条件。老虎共有9个亚种,即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马来亚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巴厘虎、爪哇虎、里海虎,其中前6个亚种正濒临灭绝,而后3个亚种已经在20世纪灭绝。  相似文献   

17.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虎是一种哺乳纲大型猫科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多独自生活在山林中,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虎额头上的条纹看上去像是书写的“王”字,虎被称为兽中之王,为人们所敬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与龙起着相同的作用。《周易·乾·文言》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汉语语汇中,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说文解字》载虎,山兽之君。从走,虎足象人足。  相似文献   

19.
杨毅 《钓鱼》2009,(14):18-19
99钓王化绍新先生说过:钓饵的味型问题就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浓。概括的既直观又简洁。春腥,也应该是包括了腥香的概念。早春野钓,鱼不聚窝,各占一块自留地。商品饵的收效甚微,改为活红虫拉饵。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7,(3)
配制饵料,不论荤饵和素饵,都讲究色、香、味、形。按钓鱼的用途划分,鱼饵有两大类:一是撒窝聚鱼的饵料,称诱饵;二是穿在钩子上钓鱼的饵料,称钓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