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谭英  刘志成 《考试周刊》2012,(14):151-153
学生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其学业成绩有相当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学者们在分析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都主要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作者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研究此问题。研究证实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父母的职业性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影响,并在分析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形成影响的原因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五省市20所学校共9867名小学生对象,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小学生家庭经济背景与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考察家庭经济背景对于不同学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数学相比,小学阶段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的每一要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效应,而处境不利的学生仍旧有机会获得较好的数学成绩,却无法在语文学习上达到与家庭背景优秀的学生同等的成绩。而随着学生就学年限的增长,这种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学生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呈现出递增的的态势,低年段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但是高年段的学生受到父母文化资本累积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网络问卷,以江西崇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崇仁第二中学共4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组成、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有影响,家庭经济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并从国家、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探讨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房山区42所小学的1238名四年级学生和42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为因变量,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作为协变量加入两水平线性模型中建立基础增值模型.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教师的特征变量、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四年级数学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的特征变量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无显著影响,而教师的职称和最终受教育水平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与教学相关的变量中,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这一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邢锦荣 《甘肃教育》2022,(19):122-127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其学业成绩备受学生及其父母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年,在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一项关键要素,两者之间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对学业成绩的高度关注,父母的教育卷入明显,父母期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索高中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如实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并给出高三备战高考阶段学生及其父母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研究发现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五所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学习方法及其它相关因素的测量和调查;对140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处理,发现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父母的职业、母亲的化程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独生子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关;任学生干部累计年限越长,学业成绩优秀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借助PISA测验,以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5066名初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家庭SES与学生的学业学习存在密切关联。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中的学习辅助工具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财富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取决于投资物品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联度。(2)家庭SES与学生的学校类型显著相关。家庭SES水平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更高。(3)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持有高教育期望,家庭SES水平与父母教育期望存在一致关系。(4)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越好,学校类型在这种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其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而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毋庸质疑的,因此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讨父母教养方式是如何通过学习动机这个中介变量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以期对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彭正秀  姚继军  周世科 《中学教育》2022,19(1):32-42,62
利用江苏省2020年度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夏普利值分解技术,分析了父亲、母亲不同陪伴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亲陪伴和母亲陪伴一样,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父母陪伴方式对子女的成绩影响不同,父母的情感陪伴对子女学业成绩具有正向影响,娱乐陪伴和学习陪伴并不能有效促进甚至负...  相似文献   

12.
Does home-based family involvement influe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a case study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with 96 children from all six levels of primary education at a public school, and their families. Data regarding home-based family involvement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measured from school mark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part from two of the factors considered, home–family involvement as a whole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se two factors are access to inform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parents’ employment. Family involvement related to the access of children to informal education resourc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 be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ose students with both parents working perform best, and those with none working, worst. Although gender does not appear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family involv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girls attain better school performance and receive more family attention than boys.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school grade, performance and social behavior of students on educational trajectory. The research project Family-School-Job (FASE B) utilized a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sample of 454 students and their primary reference persons in the canton of Bern (Switzerland). Using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family-based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at the end of primary school for the transition to lower secondary schooling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at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cademic education or vocational training). The transition to lower secondary education was mo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grades than by results of standardized performance tests. Parental expectation, parents’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by classroom misbehavior were also important predictors.Parental expectations predicted educational pathways into secondary education whereas grades in German andgender were partially significant only. Parental expectations permit precise predictions of educational pathways,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students’ grades an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单亲子女学业研究成果的梳理,辨析了家庭结构、经济压力、家庭冲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单亲子女学业的影响,指出贫困、家庭结构缺陷、家庭冲突和情绪并不直接导致单亲教养失败。家庭情绪、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待与参与程度、提供资源和支持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间接变量,学业自我概念是直接变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同伴交往、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文化环境对单亲子女的成长影响更多;对单亲子女人格和社会情感的教育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自己的学(术)科能力、考虑分数落点、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一定的城乡差异,女生受父母和家人、师长、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考虑分数落点、自己的学(术)科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男生,城镇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农村学生更多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较少受到奖学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students’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the impact of students’ self-efficacy on their career and life success expectations. The study used the national dataset of the Educ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2002 (ELS: 2002), fund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path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amily background predicted academic self-efficacy positively and students’ career and life success expectations negatively. However, with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family backgrou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students’ career and life success expectations. School counselors should consider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students and seek to develop positive perceptions about students’ capabilities and futures. In addition, school counselors need t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curricula, enrichment classes, summer opportunities, various educational options, and students’ academic and career aspirations for providing better guidance.  相似文献   

18.
利用H大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考察不同背景特征学生的生师互动水平,探讨生师互动对认知技能、操作及社交技能、满意度、归属感的影响是否因学生背景特征而异。统计结果表明,男生的生师互动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师互动越频繁;非课程的生师互动对女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显著高于男生,对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学生的影响高于中等收入家庭,对父母双方均上过大学的学生影响高于父母均未上过大学的学生和一方上过大学的学生;辅助教师进行研究对男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显著高于女生,对低收入家庭和父母均未上过大学的学生的影响高于同辈。大学应依靠制度性手段提升生师互动的总体水平,采取支持性措施改善弱势学生的生师互动,增强互动情境性以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4省12所中学186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建立OLS模型,主要从教师情绪、学生表现和家庭情况这三个维度分析当前影响师生关系的诸多因素,并对农村与城区学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学师生关系总体表现良好,老师发脾气会对师生关系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干部更擅长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在乎学业成绩的学生比不在乎学业成绩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师生关系;与漠不关心型家庭的学生相比,民主和专制家庭的学生与老师关系更融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师生关系更和谐等。最后,从“教师有效管理情绪劳动”“不断提升信任力”“学生培养可信赖品质”“家长当好师生信任的‘中间人’”“学校和社会更加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以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父母受过高等教育与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在引入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控制变量后,父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没有显著影响,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显著;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教育经验丰富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对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不存在显著影响。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丰富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场域中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