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福克纳的一生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表达的"南方情结"最成熟,批判性最强。学界的讨论忽视了其中的微妙复杂性,存在把"写作作者"与叙述者、人物混为一谈的现象。从文化元语言考察,在对待"南方情结"的态度上可明显区分出三类南方人:第一类以老一代小镇人、黑人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属于狭隘的地方主义,盲目维护旧南方的一切;第二类以新一代小镇人即叙述者"我们"以及艾米丽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包含了对旧南方的部分批判,局限较大;第三类以作者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包含对南方文化全面深刻的批判。这三类人,大致对应着美国特定时期社会中不同人群对待"南方情结"的现实态度。  相似文献   

2.
"玫瑰"是叶芝象征体系诗歌中涵义丰富的象征体之一,并作为叶芝诗歌中重要的象征而频频出现。在"玫瑰"这一象征体中,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的目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玫瑰"这一意象除了具有作品表面所提到的爱和美的象征外,还有一层对"玫瑰"意象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即强烈的爱尔兰民族情结。诗中叶芝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爱尔兰民族的关注和热爱。  相似文献   

3.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战后非常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自白派诗人"中最具才华的一位。她以复杂的文学个性备受世人瞩目,其被世人传诵的诗歌以及散文极具特点。其中,普拉斯很多的诗篇是追思她幼年时就已早逝的父亲。笔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来揭示普拉斯作为一位"自白诗人"在诗歌作品中对其父亲情结的剖白。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她笔下的"故乡",不仅蕴藏着故乡赋予她的温暖、宁静,时时流露出她对于故乡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包容着现实所呈现的贫困、悲哀,深深印刻着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巨大变迁的痕迹。故乡对于她来讲,不仅构成了她最美好的生命记忆,更是她可以安放灵魂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5.
林海音是台湾最具实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大都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旧时代女性和台湾五六十年代新女性是林海音作品重点塑造的两大女性群体,然而作者对这两类女性的塑造却表现出"反抗男权社会"和"向男权规则回归"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这种女儿情结的形成与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张婷  王华 《海外英语》2013,(16):222-223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父亲"是余华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其先锋时期作品中挖掘"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塑造出颠覆传统观念的丑恶之父,到上世纪90年代创作转型后,重塑善良的温情之父,反映了从"弑父"到寻父的转变。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流变背后蕴藏着形式与哲学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8.
林和20世纪30年代朝鲜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家及文学评论家之一,著名的电影演员,主演过《幽灵》等作品。1938年,林和发表的诗集《玄海滩》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日诗集之一,在文学界得到了极大反响。诗人以"玄海滩情结"为主线,抒发诗人对国家未来之忧,对民族振兴之忧,对同胞们的无限寄予,充分显示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深藏在陶渊明潜意识中的"原始情结"为"人生的余裕",这决定了陶渊明一生的行为出处。根据陶渊明"原始情结"从形成到释放的过程,陶渊明的人生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情结"的形成奠定期、压抑徘徊期和回归坚守期。  相似文献   

10.
"钓鳌"这一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在探求"钓鳌"本事的起源的基础上,进而阐释"钓鳌"作为一种意象和情结其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借以安慰自己,从而尝试窥探出古人隐于"钓鳌"情结中一种传统的文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史诗神话、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先锋情结、女性意识、身体写作等命题的全面寻绎,可以发现90年代诗坛呈现以下特点:史诗神话已离我们远去,长诗与作只是诗人们理想主义情怀的某种实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例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立,倒是有着很强的通约性;先锋情结趋于淡化,乡土意识开始回归;走出身体写作的误区,成为诗歌中女性意识自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人们渴望找到更为贴切更富表现力的词语来描述身边的事物,因此语言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说法,"她世纪"就是其中一个。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女性写作盛况空前,写作进入 "她世纪"(绿色建材网2004年4月14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 ,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 ,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 ,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 ,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 ,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成人化”情结是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主要特征,而“成人的教化”与“成人的悲哀”是其作品中反映出的两种具体形态。叶圣陶“成人化”情结的成因主要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层心理积淀、王尔德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的影响、社会现实的逼拶,以及作者“为人生”的创作观。重新审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成人化”情结,对目前的童话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元代文人"渊明情结"的特色、形成和表现,指出这种一代文人不约而同的在千年之前的"文明"中,选择同一个对象,并从中"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灵感",乃是特定时代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陈染以先锋姿态创作出《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等作品,其内容被一些批评家认为具有"个人化"、"私人化"性质,其写作被称为"女主主义写作",作品被认作是"私小说"。在陈染及其代表作《私人生活》面临经典化的当下,不同的当代文学史对于陈染及其创作的命名并未取得一致,但其创作的"私人"性质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论文试图以90年代对陈染及当时与其写作具有相似性的林白等人创作的评论为出发点,从"私人性"的获得、"私人化"产生的异议、"个人化"的消解与"私人化"仿制等方面来探讨批评家们在90年代对于陈染等写作的不同定位及在市场化环境下"私人"性质的建立与消解。  相似文献   

18.
解读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姜夔词中。触目尽是“梅花”意象。遍检《白石诗词集》,可寻得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二十八首。词人在作品中频繁地使用“梅花”意象。并非出于偶然。是有其中的原目所在的。笔者在拙文中。以此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出姜词“梅花”意象的多重内涵。笔者认为:姜词中的“梅花”意象。既是作者冷僻、孤傲人格的比附,又与萦绕作者心头的“西湖意情结”和“恋人情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夏元明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29-30,39
熟悉何存中的读者.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何存中的小说中极少女性形象。有的大多是男性,尤其是“父亲”,几乎成了何存中反复抒写的对象。他的小说中,即使有女性主角,那也是被男性化了的,如《桃之夭夭》里的六婆。何存中小说的遮一突出特点.足以说明他心灵深处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20.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