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勇男一直作为一个启蒙者在创作。启蒙的姿态是中国传统诗人的共同姿态。于是王勇男努力回到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寻找启蒙的力量:"我们看到了甲骨文/看到了兵马戎阵/看到了一句句祖国与一部分经典/看到土地渗透了民族的血/对于这些/我们这代人没有阅读经验/但已经感到腐败中珍藏的/是不朽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雪漠的“大漠三部曲”作为西部文学中典型的乡土叙事作品,在昂扬的西部气象背后隐藏着关于乡村与农民的近乎原始般的诉说,使作者的复杂又真实的创作心态得到全方位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最早站在农民立场上,把他们放在小说主人公位置上的作家之一,农民问题是其创作的中心,他把最多的篇幅、最大的关注和最深的同情给予农民。从鲁迅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来审视其乡土创作,并依据这些人物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性格特征,将其分为三大类:暂时做稳奴隶的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习惯奴隶别人的人。在新世纪、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面对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而极度躁动不安的乡村大地,重新研读鲁迅的乡土小说,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吴嘉纪诗的文化构成与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嘉纪是泰州遗民诗群中存诗量最大、诗作也最具特色者,在清初诗坛占有突出的地位。王学左派思想的浸染、盐民与盐商文化及泰州一带的结社风气、吴嘉纪的遗民身分与泰州遗民的文化人格对其独具的心路历程以及诗作独特风格的形成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吴嘉纪是中国诗史上继孟郊、贾岛之后最著名的苦吟诗人,其《陋轩诗》即凝聚了他悲苦而凄凉的一生,由此,形成了以“严冷”为基调的“野人体”,而他在艺术手法上最基本的特征则是多用并善用白描  相似文献   

5.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罗淑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去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指出:罗淑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也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山水人文之路,具有风雅、清修及隐逸三大特质。浙东秀丽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赋予了浙东唐诗之路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唐诗情景浑融等风格的形成,也促成了浙东唐诗创作范式,即“模山范水”与“笔补造化”的最终确立。这一创作范式既有客观景物的精致刻画与生动呈现,也包含了思想主题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有对自然山水的体悟、对政治生活的疏离、对隐逸世界的建构以及对赠答怀人的书写等,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漫游与隐逸之风盛行的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10.
丁玲以“代替自己给这社会做一个分析”的写作方式,建构女性自我的历史主体性时,表现出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血肉般的内在牵连;并在人类性和现代性所构成的坐标轴上,展演着对于女性自我及其存在的哲学性反思。面对轻盈的理性与沉重的肉身之间与生俱来的动荡和冲突,丁玲写作的现代性可以表述为丁玲的女性之思、身体之思。  相似文献   

11.
郭文斌的创作,形象地、细致地、朴素地展现了农村过年、元宵、端午、祭奠、婚礼等民情风俗的场景,成为乡村教育的诗篇。具体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形成了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美学思想具有审美现代性,而这种审美现代性的显现与他美学著作中对感性和理性概念的界定有关.从感性与理性的概念透视席勒美学的审美现代性,既可展现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深邃内涵,又可揭示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陇东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曾经生活于此的作家或多或少地给予滋养,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资源。陇东文化对于邵振国的文学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从"理性审视乡村文化的弊端""精神家园的想象与表达"两个方面探讨陇东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湖北诗歌成就卓著,乡土诗更是湖北诗坛的拳头产品。乡土诗人一方面承继着《诗经》传统的教育意义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又开掘了屈原诗学中的荆楚风情和民俗之美。湖北诗人大都写过乡土诗,并留下了不少佳作,如管用和、刘益善、饶庆年、田禾等。本文试评饶庆年与田禾的诗。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以社会文明批判为主旨的现代小说。如果说五四小说的文化批判是以张扬个性主义、建构自我的现代主体性为目标,文明批判则与之不同,其目的是造就群体和社会意义上的新风尚、新习俗。福泽谕吉认为,文明不能从个人来论定,文明论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从文明论视野来看,《故乡》的乡土叙事有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所具有的启蒙主义叙事的特殊品质。这就是:文化批判作为思想批判关乎个体改造,文明批判作为社会批判关乎社会进步,以改变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为目的,二者具有不同的意旨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旧思想的矛盾斗争影响了他,加上他特殊的家庭境遇和飘零的身世,形成了他复杂矛盾的世界观。单就文学方面而言,他诗歌创作中所流露的忧愁伤感的情调,与其所译诗歌中雄浑壮阔的气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广为讨论的话题①。在前人研究、著述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苏曼殊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差异入手,进而对他在文学翻译方面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最终结合时代与他自身的特点,从苏曼殊的人格理想与现实的联系与分野这一角度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凉山彝族诗歌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十几年的发展,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诗群。他们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原生化的文化气息,这是依靠现代意识的创作思维与理念,重潜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源头,创造出属于彝族自己的诗歌话语,表述着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在诗歌的主题、体裁、手法、语言等方面都延续和更新了传统,以一种崭新的诗学观和诗艺实践,开启了民族诗歌更高、更新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贵州乡土诗人赵卫峰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下,与时俱进,以其对新时期乡土诗歌的独到理解,用诗歌的创作去实践着自我乡土诗歌理念,力求在新世纪乡土诗歌的创作上,在传统乡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推动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乃至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家骥 《红领巾》2004,(6):98-100
当今诗歌,否定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不关心社会,反意象,消解诗意,审美标准迷失、混乱,尤其是“第三代诗人“的诗与论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应建立诗歌共同的审美标准,以有利于诗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诗歌的审美标准是:一、真、善、美.二、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或热情激荡、动人心.三、诗家可读懂.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