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近代慈善事业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有其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背景。近代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乏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经济环境的变动,都市工商业的繁荣又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渡江环境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少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近代镇江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镇江的经济繁荣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镇江社会慈善事业由官办转为依靠义捐作为主要渠道,反映社会基层的自治化趋向,亦使地方利益和地方意识由此强化。慈善捐助者涉及社会各个垂面,而商人则成为社会慈善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历史上,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兴办了女子教育,虽然他们所创办的教会教育,其意图不在教育人才以促进教育的进步,而是作为传教的辅助之物,但是它首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分子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由于西方慈善观念不断渗透,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经历々不寻常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中西慈善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特点。具体言之,教会慈善组织传入与发展,使得三地的慈善组织“西化”色彩日益浓郁;同时,受闽粤善堂影响较深,华人慈善团体蓬勃兴起,且与内地联系紧密。港澳台慈善界在致力于本土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积极参与内地的赈灾恤贫。表现了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广西近代史上宗教派别除了业已存在的佛教、道教外 ,还有西方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这些西方宗教在鸦片战争后陆续传入广西 ,发展速度迅猛 ,它们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 ,扩大影响 ,吸引更多的人信教 ,另外也为了宣传宗教思想中的博爱精神 ,纷纷开展各种慈善事业 ,为广西的慈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进入近代以来,在以商人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宁波慈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宁波商人对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首先在于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经济支持;其次在于将近代企业制度引入慈善机构;最后还表现在他们对慈善机构运作的全方位参与上。总之,推动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宁波商人。  相似文献   

7.
慈善事业与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慈善事业与民族精神有着丝缕难断的关系.近代慈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抵御外侮、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手段,是弘扬和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领域.而近代民族精神的弘扬也促进、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近代慈善事业对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西西方宗教的慈善事业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近代史上宗教派别除了业已存在的佛教,道教外,还有西方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这些西方宗教在鸦片战争后陆续传入广西,发展速度迅猛,它们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信教,另外也为了宣传宗教思想中的博爱精神,纷纷开展各种慈善事业,为广西的慈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女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开办了一系列的女学堂。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土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大力开办教会学校。文章介绍了我国在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后来开办女子高等教育,派遣女子学生到国外留学等活动,简单分析了女子教育对当时国内社会上一些陈旧封建现象的影响。这表明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女子起初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大改变了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肇端、形成和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戊戌时期强国保种的时代需求中萌生的倡兴女学的思想,到辛亥革命时期对培养女子国民教育理想的追求,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思考和如何真正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的探索。纵观其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女子教育思想的演变总是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相联,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现代性"取代"现代化"成为核心话语,它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然而近年来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宽泛、芜杂,其阐释力逐渐丧失.在这种时候不要轻言"终结",而应返顾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历史的清理中去寻找新的突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在社会变迁中获得新发展,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总括而言,即有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善举,慈善教育则是开办习艺所、贫儿院、慈幼院等机构,注重教养兼施.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层化的慈善道德、广阔的救济区域、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近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启示□赵叶珠具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旧中国,女子教育一直被拒于学校的门槛之外,直到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以后,西风东渐,以往闭关自守的旧中国被迫登上世界舞台,古老的文明在更大的参照系下被...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女子警察教育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市公安局女检查员之设;1930年,擅开风气之先的浙江省警官学校率先在警官教育中招收女生;后在内政部的再三敦促下,女子警察教育在各地陆续开展起来。女子警察教育的兴起,是中国警察教育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仍存在地方各自为政、封建色彩浓厚、生源不足等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迁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归纳了近代服饰史上出现的几次流行现象,进而对影响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因素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简析中外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实现了男女教育数量上的平等。而此时的中国女子文盲率却在90%以上。考察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起步与发展的实际,我们发现中西方女子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即生产性、人本性和主体性。与之相比较,中国近代女子义务教育则突出表现为政治推动力是其力量源泉;国家权力、封建传统文化等因素则一直困扰着女子义务教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传统慈善事业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来华宗教力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积极因素.它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发挥出一定的救助功效,并对北京近代医疗、教育和文化事业等产生较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它们开展慈善活动的主观侵略意图,以及实际上整个中华民族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使得北京近代慈善事业被笼罩上一层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因此,西方来华宗教力量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具有"双刃剑"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及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