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伟等人精选的张爱玲的小说集《红攻瑰与白玫瑰》一书。这本小说集是作家张爱玲所有著作中的珍品。她的作品描写了“上流”社会里男女之间的说不清道不尽的纠葛和传奇,并通过她们的种种遭遇,揭示出人性遭受挫伤、摧残的悲剧。张爱玲是我国四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在海外,她有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由于我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以她的《呼啸山庄》使两个世纪的读者为之倾倒,人们被她那斯芬克斯般的神秘和超凡的艺术技巧所震撼。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凸现的"才女",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位置。张爱玲对艾米莉有着精神上的模仿和借鉴,她们在文学关系上有着密切的传承联系。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中,既彰显出女性作家的趋同性,也凸显其异质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然而鲜有读者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位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而且自译了的很多作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在她迁居美国之后花费28年时间几度改写和自译这部作品,期望通过它步入美国文学界的愿望最终因读者的不接受而破灭。基于此,结合自译的发展和中西悲剧叙事探讨《金锁记》译本在西方搁浅原因,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关注自译这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和王安忆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她们经常同时出现在评论家的文章里和读者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50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已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说》、《十八春》、《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在40年代的上海文坛异军突起,为众多读者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意象纷繁,但又充满悲观气氛的小说世界,而这一切无不与她的家庭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其小说风靡半个多世纪而不衰,成为众多人模仿的对象。她的小说吸引力来自哪里?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奇特的吸引力来自其敏锐的感知和天才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小说中专有的“俗气”美质。  相似文献   

8.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以来张爱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华文文学中的地位与贡献,今天看来已经无可争议,回顾张爱玲研究的历史,却可谓几度起落,跌宕起伏。张爱玲一涉足文坛就名噪一时,50年代初随着她的出走香港,移居美国,大陆的新一代读者就不再熟识这个名字了。然而,60年代在台湾与海外,张爱玲重又声誉鹊起。80年代,张爱玲终于再次成为大陆文坛的评论热点。在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很独特的一位,因此,有必要对六十年代以来张爱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个回顾与总结。           一 张爱玲作品不属于主流文学,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我的作品是没有战争,也…  相似文献   

10.
杨永英 《文教资料》2011,(26):13-1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才女张爱玲,用她那绚丽的笔调写尽旧式大家庭和十里洋场的浮华与传奇故事,华丽中带着凄艳,热闹中透出荒凉,让人看不见光和热,看不到半点希望。长篇小说《十八春》虽然讲的还是沈世钧和顾曼桢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却意外地让读者在她的苍凉世界里看到了一抹难得的亮色,感受到以往小说难得一见的爱情、亲情、友情,让读者有一丝的安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小说家中,张爱玲无疑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深深铭记的著名作家。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女人独到的视角和语言,同样的事件在张爱玲笔下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从而带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张爱玲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张氏色彩,在语言风格上凝练并且意义深刻,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来看,其整体创作风格独具一格,其小说语言也负有一定的特色,张爱玲小说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应归结于其小说语言的成功。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研究张爱玲小说语言对现代小说创出产生的影响,促进现代小说创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小书店,张爱玲小说、散文集、张爱玲传记就会闯入你的视野。读张爱玲、研究张爱玲的人日渐增多。一股“张爱玲热”扑面而来。1943年5月,张爱玲在上海的《紫罗兰》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从这以来,在读者中掀起过三次“张爱玲”热。  相似文献   

13.
在张爱玲散文中,经常出现有关张恨水的文字,这些文字根据不同内容以三种不同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与众不同的文学观以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晶晶 《海外英语》2014,(7):145-14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同时又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都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该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张爱玲的《老人与海》中译本从词汇、句子、语体层面上进行分析,研究张氏是如何传译原文风格,从以上三个方面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自然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当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被著名导演李安拍成电影之后,通俗与经典这两个词再次造访读者的心田。现在的传媒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张爱玲40年代初出名要趁早呀的个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7.
刘玉兰 《海外英语》2022,(11):32-33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几位文笔流畅、翻译娴熟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众多代表作中,《金锁记》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专业作家、翻译界和普通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文章选取张爱玲的自译本《金锁记》中颜色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衣着服饰、房屋装饰、自然景色描写中的颜色词翻译。研究发现,在处理文中的颜色翻译上张爱玲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翻译方法,使得她的自译本始终与原文高度贴合,最终通过翻译活动中的语言转换过程来传达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唐舒眉 《文教资料》2010,(18):173-174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对生命的这种定义,缘于自身对生命的感悟与总结,作为读者来看,也算是张爱玲一生的写照。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笔下所虚构的世界,是作家们往往逃脱不了的陈式,其实这也是一个必然规律,很少有作家能够成功地塑造出超越自己观念判断的人物。无疑,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们的生存环境大多是她所熟悉的,这些人物与张爱玲关于生命的看法也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翻译活动和文学成就同样引人瞩目。然而,由张爱玲完成的《老人与海》首个中文译本始终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张爱玲的文学素养与译文的情感色彩、所使用的翻译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译本的特色,帮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体会原著的风韵。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以文学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为标准来评判作家、作品的时候 ,张爱玲被拒于文学史门外 ,用柯灵的话说 :“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 ,偌大的文坛 ,哪个阶段都安不下一个张爱玲。”虽然张爱玲的作品在 40年代深受读者喜爱。而当人们从狂热偏执走向冷静宽容时 ,才发现张爱玲被读者推崇的个中原因。一、独特的创作历程张爱玲以其灵气和纤纤素手使其创造历程色彩斑斓 ,丰富亮丽。张爱玲在不负责任、仅凭兴趣的父母教育下 ,三岁便会背唐诗 ,七岁写成了较完整的家庭伦理悲剧 ,九岁向报社投稿并得稿费 5元 ,12岁写《理想中的理想村》已有“你可以听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