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的幼子季扎,聪慧勤奋,贤良诚实。有一年,季扎奉命出访北方诸国,途经一位徐君家。徐君仰慕季扎的人品,招待十分周到。二人也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当时,季扎身上佩戴着一把漂亮的宝剑,徐君对这把宝剑称赞不已。季扎心里想,应该将这把宝剑送给徐君。但因为出访任务尚未完成,宝剑是自己离不了的礼仪用具,于是季扎就暗暗决定,等到出访返回时一定把宝剑  相似文献   

2.
1965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非常珍贵的宝剑。金黄色的剑身上,还有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其中一把剑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这就是极其有名的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足足有两千多年,出土时竟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并无丝毫锈蚀。难怪1973年该剑在国外展出时,不少参观者都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光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也引发社会较大关注。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是一个电焊工或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他都会将其视作一种信仰,力争做  相似文献   

4.
要离     
阅读提示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听说王僚的儿子庆忌跑到卫国去了,此人号称吴国第一勇士,万夫莫当,吴王怕庆忌会与他为敌,心里老想着他,吃不香,睡不着。伍子胥出主意荐了要离去刺杀庆忌,要离接受了任务,为了迷惑庆忌,他把自己的妻子杀了,还自断一条手臂,终于博得庆忌的信任,成功完成了刺杀任务,但后来,要离自己也自刎而死……“鱼肠是一把剑,一把宝剑,一把天下无敌的宝剑,你会因它名扬千古,你会为它醉生梦死。”吴王喜欢打猎,他有三十七名善射的武士,一百零八匹彪悍的好马,三百二十张坚硬的良弓。无止尽的奔跑,无停留的追逐,无慈心的了结。无不让…  相似文献   

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从干遂那里得到了一把宝剑。回来的路上渡过长江,船到江中心时,有两条蛟龙缠住了他乘坐的船。次非就对撑船的人说:“你曾经看见过两条蛟龙缠住船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没有见到过。”次非挽起衣袖,撩起衣服,拔出了宝剑,说:“我最糟不过成为江中的腐朽骨肉罢了!如果失掉宝剑能够保全自己,我为什么舍不得宝剑呢?”于是就跳进江中去刺杀蛟龙,  相似文献   

6.
《滕王阁序》中有言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我认为这种解释欠确切,其不妥之处有二:一是把“武库”译解为“兵器库”欠确切,与文章骈俪对偶的句式特点也不相吻合。二是把“紫电清霜”译解为王将军“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不确切,没有解释出“紫电清霜”在句中的用意。这是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的两个分句又是两个倒装句,句子的谓语“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  相似文献   

7.
"得"的读音     
"得"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它共有三种读音,即dé de děi。1.当"得"表示得到、得意、许可等意思时,读dé。如①那个武士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宝剑。②有一回,小灵通得了个无价之宝--时空穿梭机。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遥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去年买了套房,装修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首战:我铲我铲我铲铲铲装修的第一步就是粉刷。由于买的是二手房,得先把原来的墙面铲掉。爸妈请来了工匠,我也照猫画虎,帮起忙来。只见工匠拿起刷子,蘸了些水,刷地在墙上划下一道水痕,然后用铲子轻轻地在被水痕浸湿的地方一铲,就把原来刷的白粉铲掉了。  相似文献   

10.
切腹是始于日本平安朝时期的一种自杀方式,流行于武士阶层。作为日本文化中一种独有的象征符号,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自残行为,日本人却认为是武士崇高且体面的死亡方式。它体现了武士的尊严、勇敢、忠义与超脱生死的内心宁静。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是"世界加工厂""低端制造"而不是"世界工厂""高端质造",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一时间,打造"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共同期许。那么,"工匠精神"为什么缺失?应该说,在我国,对"工匠精神"始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建筑奇观的工匠群体,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以及让人耳熟能详的解牛庖丁等,他们虽然技艺高超,社会地位却是很低的。因为大家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匠们并没有得到与他们所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应  相似文献   

12.
1965年,在湖北省发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一把剑的剑身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至今依然光彩夺目,非常锋利,毫无锈蚀,真可谓无价之宝。勾践的剑在国外展出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世界各地的青铜器考古专家连声赞叹: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如此高级的宝剑,真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樊哙复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意思是:樊哙把他的盾反放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的上面,拔出宝剑切着吃它笔者认为,课本上“复其盾”中的“复”字宜用“覆”字,这是因为: 一、“复”是“復”与“複”的简化字,而“復”、“複”与“覆”是古时即有的几个不同的词。因此,“复”与“覆”  相似文献   

14.
“挺剑”与“剑挺”岂能混为一谈江苏沭阳县贤官中学朱其华初中《语文》第六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挺剑而起”句,课本对“挺剑”未作注释,《教学参考书》将其释为“拔出宝剑”。初中《阅读》第六册《陈涉世家》中有“尉剑挺”句,课本把“剑挺”注为:“剑拔出销。...  相似文献   

15.
一篇谈古代诗词用典问题的文章在提到“龙泉”一词时,举了李白的“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等例句,然后解释说:“龙泉乃古宝剑名,此典出自晋张华令雷焕于丰城掘出龙泉剑的故事。但也有人认为此说不当,说“龙泉”为宝剑名之出典应更早。于是,争论遂起,而据说拥护前说的同志颇多。  相似文献   

16.
<正>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踏实肯干、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当前,工匠精神对于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优质制造意义重大,很有可能进入2016年高考命题者的视野。《经济生活》:可以考查工匠精神对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可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决定消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等知识,加以分析。《文化生活》:可以从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和培育  相似文献   

17.
刻舟求剑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身上挂着一把很漂亮的宝剑。剑柄上有一颗大大的宝石,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8.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写解说:朋友要到长安去了,我有一把宝剑价值千金。分别时解下送给他,对朋友一片真心,终生不变。送朱大入秦@孟浩然!(唐)~~  相似文献   

19.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每年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输送各类技能人才,因此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实习实训的课程中,这样才能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有四个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这些人都是士。有文化的士是文士,有武艺的士是武士。文士可以给人家当秘书,武士可以给人家当保镖。当时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士,叫田子方,他是魏文候的老师。有一次,田子方坐的车和魏文候儿子的车迎面对上了,因为路很窄,按照礼节,太子马上命令停车、回避,自己下车恭恭敬敬地走到田子方跟前行礼:"先生好!"田子方不理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