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姆渡遗址为姚墟说史树青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虞舜的事迹,《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许多记载,虽然其中有不少是古代的传说,但反映了许多历史的影子。《史记·五帝本纪》张宁节《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县...  相似文献   

2.
舜崩何年     
张介立 《寻根》2000,(5):78-80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诸多纪年,研究舜帝生平者不乏其人。但因理解各异,干支推算间或有误,因之说法不一。笔者在肯定《五帝本纪》权威纪年的前提下,利用新的史料,采用新的方法,对舜崩之年作一探讨。一、舜享年百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这与《五帝本纪》记载的尧的纪年相同:“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相似文献   

3.
大禹所出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先秦人士认为禹出西方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作者司马迁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一条规律,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举出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所出之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史记集解》引皇甫溢的见解,而皇甫曾引用猛子》的两句: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今本《孟子》无此二语,只在《离娄》章提到舜是‘陈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古书里常有多几句或少几句的情况,近年出土的竹简书…  相似文献   

4.
谭宝刚 《寻根》2010,(3):38-41
<正>关于老子的籍贯最早明确指出老子为楚人的学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其后记载老子出生地的学者更多,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在其所著《老子原始》中说:"太史公以  相似文献   

5.
海塞博物馆     
为纪念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将在黑森林北部作家的出生地——卡尔夫开放一座博物馆。海塞创作的两部力作《草原之狼》和《玻璃球游戏》使他至今得以享誉世界。他是其作品在国外销售量最高的一个德国作家。他曾因《玻璃球游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坐落在卡尔夫的这座博物馆将展出海塞的书信、绘画和书籍,以及他作品  相似文献   

6.
孔子举贤思想琐议刘献琛在孔子的政治学说里,“举贤才”(《论语·子路》,下引该书只注篇名)的主张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思想中没有个人迷信的色彩。即便他最尊崇的圣贤,也从不美化为全智全能的超人。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  相似文献   

7.
舜葬九疑释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九疑 《寻根》2000,(5):75-77
中国上古五帝,是国史公认的中华民族始祖。在《史记·五帝本纪》篇中,指实“五帝”葬所的,惟有舜帝。但对于舜帝的死葬,因历史上一些典籍的记载相左,古今人对一位杰出“帝王”葬在远离“帝都”的“江南九疑”,均有一些持疑者。本文试以史料、历史文物作依据,为舜葬九疑辨疑。一、舜葬之地《尚书》缺载其详,引来众说纷纭《尚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史籍之一,其对舜帝的记载极为简洁。在《尧典》篇中,仅记为“陟方乃死”。缺乏详细具体的记载。按“陟方”的词义解释,即巡狩方国的意思,这里可以认定的是,舜死于巡狩途中。正因为…  相似文献   

8.
张树国 《寻根》2000,(6):28-32
凤凰是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凤凰:祥瑞的象征 凤凰为祥瑞的观念,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尚书·益稷》中,当大舜时代治平政和、九功维叙之后,这时颂声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语·周语》中叙述周族兴盛的祥瑞,有“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之语。在《诗经·大雅.卷阿》中也有对凤凰的歌颂。诗中“丹凤朝阳”的意象鲜明而生动,借凤凰与群鸟齐飞比翼来宣扬君乐臣和、共致太平之理。凤为群鸟之长,《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禽经》云:“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诗人应用这一典…  相似文献   

9.
仲弓是孔门四科十哲之一,孔子称仲弓“可使南面”,这种评价在《论语》众弟子中也仅此一见。在《论语》中“南面”一词仅出现两次,另一次是称述帝舜,孔子认为舜治天下是“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朱熹说:“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言仲弓宽洪简重,有人君之度也。”(《四书章句集注》)以“人君之度”认可仲弓,这在群弟子中是绝无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尚蝉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在古代中国备受青睐,成为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在《诗经》中,“螓首蛾眉”形容卫国硕人的美貌;“如螗如蜩,如沸如羹”,喻商末政治的混乱;“菀彼柳斯,鸣蜩”,那是恋人的好去处。在《月令》中,“仲夏之月,蝉始鸣”,“仲秋之月,寒蝉鸣”。蝉是季节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12.
堯舜禪讓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故事,幾千年來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但《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卻說:《括地志》云:“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相似文献   

13.
杜梅 《世界文化》2003,(1):37-38
动画片《千与千寻》的获奖和走红,使宫崎骏之名如雷贯耳。而早在《千与千寻》之前,他的《龙猫》和《风之谷》等作品,已被动漫迷们奉为经典。有人说,在动漫画界,宫崎峻的影响与地位,目前无人可以比拟。  相似文献   

14.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陈星灿舜象故事①最早见诸《尚书·尧典》。经先秦诸子比如《孟子》和稍後的《史记》的传播,到了魏晋已经是家喻户晓,以至於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上差不多描绘著这个故事的完整画面②。历代的研究者或著眼於这个故事的道德解释,如《孟子》,或...  相似文献   

15.
一、性本能——《易》与丹道的共同出发点1.《易》崇尚生殖。柳华阳《慧命经》说:“儒所修道之经文,莫不以《易》谓之首也”。又说:“殊不知《易》之源头,乃道之祖宗也。”柳华阳认为儒家经典以《易》为首,而道家即以《易》的源头为其宗祖。那么,《易》的源头在哪里呢?用一句话概括:即生殖崇拜、性崇拜。我们这样讲有三条根据,第一,生殖崇拜、性崇拜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原始人类共同存在过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二、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其中殷易《归藏》首坤次乾,标志着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崇拜,以及女性在社会上的…  相似文献   

16.
虞舜故里考     
虞舜故里考张放鸣中国历史上,朝代自夏禹始,之后为商,再后为周,史称三代(或称三王),争议几无。但三代以上,则纷纭众说,莫衷一是。不过,大多都归纳出五帝,五帝之中,排在末位的通常都是虞舜。这说明,关于舜的文字记载,已明显与神话传说拉开了距离,而接近于寻...  相似文献   

17.
对浅薄无知者的一击《荀子·劝学》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自以为天下第一,做了一点小事便洋洋得意,到处吹嘘;有了一点小权,便把别人不看在眼里,他...  相似文献   

18.
李元洛 《寻根》2001,(6):16-17
岳武穆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是一曲豪气干云的英雄颂,一阕哀声动地的悲怆曲,也是一道时间的风沙永远无法侵蚀的诗之丰碑。然而,这首名词的作究竟是谁,竟然引起了一场众说纷纭的争论。首先提出怀疑这首诗为伪作的,是近代学余锡嘉。他在《四库提要辨证》卷23“岳武穆遗”条下,提出两点理由:一是此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阶所编之《岳武穆遗》,徐  相似文献   

19.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20.
吕姓探源     
谢石华 《寻根》2008,(1):126-129
吕姓,是我国百家大姓之一。吕姓发源于何地?目前的姓氏学者一般认为源头在南阳,新蔡是继发源头。本人认为吕姓的真正源头在新蔡,南阳才是吕姓的继发源头之一。追根求源,还得从伯夷说起。伯夷是炎帝之后,本姜姓,舜帝时任“秩宗”,即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后来因为佐大禹治水有功,于夏初被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解释说:“吕者,膂也,谓能为股眩心膂也。”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荣誉称号,含有褒奖之义,然后才是他封地的名号。因此,学术界一致认为,吕姓是伯夷受誉立国形成的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