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由业余通讯员走上企业报编辑岗位的新兵。由通讯员变为企业报一版编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两三个月的编辑工作实践,使我深感自己基础知识的薄弱,更感到专业知识的匮乏。我从主编那里搬来了《当代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书籍,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拼命“吃”起来。可读过之后,又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对自己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3.
雷雨 《军事记者》2006,(3):35-37
在西藏日喀则长达15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驻守着一个个英雄的团队;在巍然耸立的雪山之巅和通外山口,矗立着一座座前沿哨所。千万个可亲可敬的战友兄弟就守卫在那里。2005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我们4人——解放军报主任记者杜献洲、西藏军区宣传处摄影干事张震、日喀则军分区新闻报道员刘有飞和我,组成一个采访小组,踏上了为期半个月的赴边防采访之路。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边关行,也是令记者终身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当记者应《军事记者》编辑之约提笔记录这次经历时,距那次采访已经过去了整整4个月。然而半个月的履险,一路上看到和听…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最基层的通讯员,虽说有10年的写作时间,但长期来不知有《新闻三昧》刊物,2000年我由宣传科调到团工会,主管通讯报道,才认识《新闻三昧》。通过一年来的接触,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有点相见恨晚之感。《采访生活》增长了我的采访技巧;《业务研究》帮助我克服了写作上的弊病,使我的业务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采写经验谈》的经验、《我们的同行》、《记者手记》等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新闻夜大学·专题讲座》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新闻  相似文献   

5.
党报摄影记者与都市报摄影记者相比,前者政务活动多,自由采访时间少;后者以采访社会新闻为主,活动面大,自由度大。1993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记者,刚创刊的《平顶山晚报》也采用我的稿件,最多时一个月发103幅新闻图片。要知道,这些照片都是在传统的暗房中一张一张洗出来的!1997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部主任,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市委机关,承担政务新闻采访、拍资料照合影任务。作品在报纸上越来越少,找我采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辑的新闻丛书《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新闻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继《新闻研究资料》丛刊出版后的又一套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它是《新闻研究资料》的姊妹读物。除《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外,已出版的还有《报人生涯三十年》(张友渔著)、《世界日报兴衰史》等。新闻丛书《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汇集了三十年代以来的一些新闻记者的采访回忆。作者各自通过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有的描述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记下了珍贵的史料;有的追忆了采访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在历时两年七个月的摄制之后,终于同电视观众见面了。《伟人周恩来》作为一个重大革命题材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创作上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在采访摄影中“寻找”周恩来,从小事入手,“发现”周恩来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边熟悉材料,边就近采访拍摄一些当事人,明确了以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部队报道员刘志伟,两个半月时间上稿二十一篇。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指着在桌上的《新闻知识》感慨地说:“是她帮了我的大忙。”去年年底,他从连队被调入团报道组担任报道员。到团后,每天都进行六、七个小时采访写作,晚上熬到深夜一、二点钟才睡觉。就这样,他四个多月向报社电台投稿二百多篇,一篇未中。他有点灰心了。正在这时,宣传股股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并送给他一套一九八五年度的《新闻知识》杂志,又帮他购买了今年一至三期《新闻知识》。从此,他犹如鱼儿得水,一下子被《新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于6月16日开播。整套节目从5∶55开始到午夜1点结束,全天播出19小时零5分钟,绝大多数节目采用直播方式。该节目开播后,首都报纸纷纷刊文介绍,称这是中央台继推出《音乐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之后,频率专业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广大听众也纷纷给电台来信来电,给予好评。听众认为,《都市之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好听、实用,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充满清新、时尚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服务性节目也很有特点。二是节目设置有针对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每档节目配有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屡见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说萧乾是“二战”时唯一一个采访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今年1月27日新华社电向全球介绍《萧乾九十华诞》,又宣传萧乾“成为唯一采访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见电讯原文、《人民日报》1月28日头版)。外面反映很坏!...  相似文献   

11.
两个月前,当我初听到李谷一将要与《声屏周报》对簿公堂时,深为《声屏周报》的同行们捏一把汗。那时,我不曾想到是今天的审理结果,只是因为知道《声屏周报》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事实,全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这可能就是造成这场新闻官司败诉的根据。当然,这不是电话采访本身的过错。新闻记者的天职,是尽可能快地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告诉给读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然可以运用包括电话采访在内的各种必要的采访手段。但是,电话采访同其它采访手段一样,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不足。它的优势就是  相似文献   

12.
造梦空间     
2015年的第一次出差,无疑是个美差!我来到了因影视拍摄而蜚名中外、有着“中国好莱坞”之称的江南小镇--浙江横店,探班著名导演郑晓龙与演员孙俪继《甄嬛传》后又一部力作--《芈月传》。  相似文献   

13.
武晓华 《新闻界》2001,(5):62-62
“七分采访,二分思考,一分写作。”十多年新闻工作日积月累的磨练,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通过对巴中农村的采访,更使我领悟到: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去年3月,我在巴中农村采访了半个月时间,写出了连续报道《大巴山的脊梁》和《历史性的跨越》(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纪实上、下),刊登在《精神文明报》2000年3月21日和3月23日头版头条。此报道荣获2000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七分采访”强调了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指…  相似文献   

14.
南长森  刘洪超 《今传媒》2005,(12X):52-52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不仅用在新闻报道深入实际做采访、透过现象抓本质上极是,而且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实习也应奉为圭臬。今年暑期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更加验证这段话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5.
刘成安 《新闻界》2001,(6):35-36
9月初,四川日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栏目———《直面老总》。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公众人物,有引退复出的传奇经历,其它媒体均又未能采访过———倪润峰自然成了本栏目绝佳的采访对象。2月12日,长虹董事会的一纸公告完成了倪润峰的复出。在经过8个月“潜龙在渊”式的休养后,倪润峰以CEO身份重掌风雨飘摇的长虹。与去年6月那次轰轰烈烈的引退相比,倪氏的复出极为低调。闻“峰”而动的全国几十家媒体记者云集长虹,倪润峰连面也没露。苦等数日,各路媒体除得到一份《长虹CEO纵论“百年长虹”》的新闻通稿外,别无所获。此后数月…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7.
随首批评报道力度的加大,记者在正当采访活动中被侵权现象也屡有发生。1998年5月份,《重庆商报》记者赖迎春在采访中被殴打致伤,10月份,《黑龙江日报》记者萧芷茁采访一私建滥建事件遭殴打、云南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遭围攻,据《中华新闻报)10月份报道,中国记协维权委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收到各类侵权投诉达60  相似文献   

18.
王木林 《新闻界》2000,(6):64-64
凝聚了蓝鸿文教授心血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作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最近终于出版了,拜读之后,我感到获益匪浅。   修订后的《新闻采访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学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意识与原理、采访方式与方法、采访重点与环节、采访种类与资料积累以及记者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地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如该书第七章“采访意识”,作者列出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在别的新闻采访学著…  相似文献   

19.
在从事新闻工作中,我很喜欢这样两句话:“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这似乎应该是记者遵循的一个信条。去年八九月份,我随北京记者团赴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进行了一次易地采访,行程两万多华里,历时三十五天。在时间紧迫,走马观花的情况下,我来了个“一把抓”,又进行文字采访,又搞摄影,还写了一些诗。回来后根据内容发表了《列车上的清真席》、《银川南关清真寺》等通讯,《七月枸杞树树红》、《贺兰砚》、《黄河的色彩》、《日月山下》等散文和一批反映记者采访生活以及西北风光的摄影作品。今年年初,北京市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新闻记者,有时与被采访者的对话还要直接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直接播发,所以采访现场谈话的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如何提高与采访对象谈话的能力,一直是媒介从业者着重探讨的话题。看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人物采访的观众都有深刻的印象,这个栏目的记者把所采访人物的特点表达得非常鲜明,所提的问题既有合理顺序,又有深度。从问话中可以看出,记者是有充分准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