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93-96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中国革命精神,其在当代中国仍闪耀着光芒,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独创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先导意义;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本质内涵,它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基础;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作风仍是当代人应发扬的优良作风,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息息相通的;井冈山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当代一系列精神的本源。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英雄精神蕴含着特定的时代内涵及当代价值.当前,英雄精神正经受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构、 全球化环境下多元文化的侵蚀、网络信息时代的消解等严峻挑战.捍卫和传承英雄精神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英雄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是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源泉、是推动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 相似文献
3.
房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29-31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铸造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都体现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罗菊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8-40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高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执着、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价值取向等。高原精神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精神,就在于其科学内涵在青海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把握,并成为社会价值评判的标准和推动青海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发端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着最本质、最具特色的科学内涵及其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精神是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斗争中产生的实实在在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最集中体现,是引导中国人民自立、自新、自强不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打天下”时期所开创的井冈山精神,高扬井冈山精神旗帜,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8,(5):38-45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最独特的意义,就是它在开创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所具有的示范性、思想性和先导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和经典之作,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万里;马小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11-14+3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大别山精神,英雄的大别山儿女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新时代,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体现出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时代价值,要在铸牢“根”与“魂”、探寻“源”与“流”、传扬“形”与“神”、讲好“人”与“事”中持续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培育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革命精神的光辉典范。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从历史上看,井冈山精神为广大年轻党员和年轻战士的成长、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可以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年的精神世界。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群众等教育基因是青年成长的养分,为青年成长提供精神力量、实践遵循、前进动力和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0.
郝立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2):82-92
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无论是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实,都是十分必要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2.坚持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脉相承;3.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做到:在研究视角上,坚持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而不是纯粹从概念入手;在理论形态上,坚持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代表的新的理论形态,而不是以传统形而上学为代表的旧的理论形态;在研究与表述方法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握和弘扬基本精神上、放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上,而不能放在翻新词句和建构体系上,更不能用西方现代或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甚至黑格尔的思维模式来诠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面向现实,以批判现实、认识现实、改造现实为主旨;面向人民群众,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己任;面向发展,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动态统一、与人民利益的动态统一.当前,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既是民族精神建设的需要、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也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需要:1.有利于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2.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奠定基础;3.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4.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有利于回答现当代西方思想家特别是哲学家的诘难;6.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白求恩精神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强的感染力.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白求恩精神却没有过时.全面深入研究和挖掘白求恩精神的内涵与当代价值,对于发挥白求恩精神引领文化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奉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94-97
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专门对人文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的探讨。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马克思·韦伯的“价值中立”理论的内涵实质进行探讨并对“价值中立”理论进行全面地梳理。在人文科学研究中,人文科学研究者应该以价值中立即纯客观的态度考察和描述经验事实,同时以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取向来选择对象、评价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使二者能够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实践基础上的规则展开、人类内在的精神文化标签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发生性揭示了教育的文化本质;而静态意义上的理论关照与诉求和动态意义上的逻辑建构进一步诉说着教育的文化本质。在急剧变革和发展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向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托和时代缘由。据此,澄清当代教育创新与发展需要拓展的文化内涵,追寻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目标,有助于揭示教育理应担负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强国爱民、图强进取,执着追求、矢志不移,勤奋实干、廉洁奉公,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等是廖仲恺精神品格的重要内涵。学习和光大廖仲恺的爱国思想与实干精神,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是一种与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形态,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它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理解和界定。本文试从“关系论”、“本体论”及“实践论”等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教育本质,从而为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吴铁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4):21-23
价值评价是价值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价值评价的本质,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着重从价值评价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和任务、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价值评价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他文本中对意识形态本质作了重要阐述,由对"虚假意识"的批判,到意识形态的经济根源性、阶级性分析,再到"商品拜物教",都反映了他们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认识。这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立场,自觉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正确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李秋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6):6-7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如何把传统孝文化的精华部分转换为现代文明建设的资源,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提升我国软实力,塑造民族新形象是历史和现实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