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结束时,学生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概叹,哎,不小心又错了.可是,这样的“不小心”时常发生,成为学生屡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借口,但事实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错误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平时缺乏自我纠错、自我反思.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希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我们更加希望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的是优秀的思维习惯,并将此习惯运用于日后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而不是让学生的头脑成为仅仅只会解题不会反思、不会创新的机器.  相似文献   

2.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学习是孩子自己与客观世界对话,孩子自己与同伴对话,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笔者提出的"自诊式"活动就是提倡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诊式"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情诊断,在活动体验中充分暴露学情,引发学生自主反思,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和质疑,在诊断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素养。整个过程包括学生自我诊断、暴露学情、自我反思、感悟质疑、自我成长这几个过程。旨在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变"满堂式灌输"为"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数学是最难的,一是因为数学分数比较高,二是因为数学分值比较大,一不小心,数学分数就会比理想的分数低几十分,因此,学生都很重视数学,希望在高考中数学成绩不拖自己的后腿.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做"数学随笔",因为这样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及稳固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什么是"数学随笔""数学随笔"与学生平时的错题笔记差不多,但又不完全相同."数学随笔"要求学生平时细分题目做错的原因,将自己  相似文献   

4.
"数学错误"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一大现象.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扭转过来,清楚地意识到,"教学错误"并非不能容忍.教师应学会善待"数学错误",巧妙地运用"数学错误",这对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创新能力以及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数学阅读是现代数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景式、导学式、交流式和反思式等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生动形象的阅读素材不仅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欲望,丰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思考去探究客观世界、用数学语言把客观世界描述下来,让孩子们乐学、爱学、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6.
周丹 《数学教学》2012,(8):9-11
1.设计背景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04)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笔者在教授人教A版必修3中"§1.3算法案例3进位制"一节后发现学生只会进行进位制间转换,不曾体会到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经过反思,笔者试图从数学史的角度设计这节课,希望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也借此为数学平添"人情味".  相似文献   

7.
<正>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1]).而数学活动课恰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各章结束时都安排"数学活动"这一教学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1]).而数学活动课恰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各章结束时都安排"数学活动"这一教学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笔者结合自己开设的活动课,谈谈自己对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其实是指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特别是学生的有效参与、体验的过程.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堂的"满堂灌",学生课后的"机械模仿",成为了某些教师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这样的课堂上,怎能提高教学质量,怎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怎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为此,本文试图以对习题课的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把课堂的活动、参与、体验还给学生的一点自我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的主要环节.但是,当前的高三数学解题教学,主要以老师提出思路、板书过程,学生记笔记的形式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少对问题的自主分析,缺少对方法的理解认识,缺少对思路的探究优化,得到的仅仅是"精心设计、完美包装"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感知本题"应该这样做",但是缺少"为什么这样做"的分析与思考,更没有"以后还能不能这样做"的总结与反思.从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再创造课堂"指的是任课教师不应将数学看作是现成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主要是适当启发与引导反思的作用,这样一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活动就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师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加强实践探索,重视对话交流,使学生通过反思得以提升,最终达到"再创造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教,教学就会成为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甚至"教"会成为遏制"学"的力量。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活"起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一、善于组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实践与创新等一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元认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元认知被认为是人的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与最高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源动力.本文是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实验探索.“反思型数学日记”就是通过让学生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反思型数学日记,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工具,能提…  相似文献   

13.
"支架式"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通过情境、讨论等手段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的支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学日志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 长久以来,广大教师都要求学生每日复习,但对怎样复习却缺乏具体的指导.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对于复习,部分学生仅仅浏览一遍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只是在不会做作业时才匆匆翻看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 可见学生并没有适当的复习方法,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可见,"回家一定好好复习这段内容"这样的学法教育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 故对数学复习方法的教学必须十分具体,有时还必须具有"操作"性质[1].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怎样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出现呢?”这似乎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自我发问的问题.确实,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减少错误,总是挖空心思,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入"数学写作"的形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在作业中建立起情感、态度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这样的书面表达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推动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形成立体认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大都是被动接受学习,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反思其中的道理,更别说去反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大都只满足于把题目做完,很少有学生会去反思这样做是否合理或正确。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提高他们鉴别、评价的水平和选择、判断的能力,反思活动进行得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对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进行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1.反思结论规律。学习数学时,有些规律和结论教材会直接给出,或者学生早就知道,这样看似已经会了,实际上学生并不了解它的本质,实际运用时题型一变化就出错。所以,遇到直接给出或已知的结论和规律时,要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是这样?"。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不教就已经知道平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严重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五大原因:学生不擅于纠错反思,没有养成归纳记录易错题、典型题的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训练;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掌握的解题方法不全面;教师课堂上就题讲题,缺乏相应的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5):62-64
在中学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听数学"变为"做数学",把"学数学"变为"用数学解决问题",把传统的数学课中的"乏味"和"难学"变成了"有趣"和"易懂"。对"数学实验"进行有效导学,将会开启学生"数学的眼睛",让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需。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导学策略:1.导学程序,整体建模;2.导学策略,步步为营;3.随学而导,因时制宜;4.实践反思,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数学课堂的核心就是要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初三阶段的数学课堂不仅担负这一历史使命,更担负着提升学生中考备考效率,提升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中考数学复习阶段的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研究必须深入、长期贯彻.在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中,教师如何有效备课、授课?课堂上,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二次函数中的面积最值问题"一道中考压轴题的评析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战,反思得出:课堂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本文能为初三教师在中考数学有效备课、授课以及提高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