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寻求体育运动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于2000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部分省(区、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座谈会。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3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的校长参加了会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杜兆年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大家对体育运动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及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并对《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论述体育运动学校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必要性,提出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所需的条件以及体教结合对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索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运动学校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奥运争光战略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悉尼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取得28枚金牌的36名运动员中,有35人是来源于体校的培养输送;在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取得32枚金牌的50名运动员中,全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72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查与访谈.对学校的办学体制、模式、办学经费和生源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可行的领导体制、统一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适度控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好在校学生分流问题和大力推广"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洁 《中华武术》2022,(7):64-66
体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将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体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而第二大目标则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体教融合需要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形成合力,提高人才认识,转变育人观念,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培养运动员后备人才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东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为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掣肘问题及如何通过深化体校改革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最优化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对广西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带来较大的冲击,体校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短缺、生源减少、专业运动员成才率低、学生出路狭窄问题等.对广西中等体育学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模式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办学模式大多流于形式,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从文化教育、招生选材、就业、办学思路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差距,我国学校体育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从理论上论述了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竞技在体教结合中的重要意义,提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旨在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脉络及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为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初建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和内涵发展阶段4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问座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北京市的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行效果与质量进行一次整体的评价与研究。调查表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整体的运行情况良好,为北京市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按照"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绩共用"的指导思想,发挥竞技体育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积极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使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由小到大,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做法是: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体教结合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局负责业余训练的组织、管理及训练工作,并从体彩公益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各级各类业余体育学校的教练员队伍、后备队伍、科研水平、管理及竞赛体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体教结合”,训练体制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障下,由政府主导,建起了层层衔接的三级训练网,相继成立三百多所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行体制下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难以支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举国体制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73年7月,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在省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培养出了以孙甜甜、范运杰、王楠、王丹、李红等为杰出代表的优秀运动队员,为国家和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