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时空关系构筑诗歌意境,是近体诗客观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近体诗无一首不涉及时空概念的。本文从时空与传统文化、近体诗中的时空表现以及时空结构与意境创造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这一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2.
时空问题是把握中国诗歌的重要角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空之场的存在、对时空意象的偏爱、时空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三个方面可以从中国诗学背景及"文学即人学"的角度获得部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时空被纳入审美意识结构,它同生活审美或社会审美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境界——意境。时空与中国古代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时空的承载,古诗也就无从论“境”与“界”,也就没有意境可言。  相似文献   

4.
正诗歌是充满时空张力的艺术世界,在方寸天地中,诗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融合现实时空、历史时空和心理时空,将空间扩展延伸甚至再创造,使诗歌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这就给我们读懂诗歌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高考诗歌鉴赏也经常就时空来设问。因此,关注和把握诗歌中的时空往往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是鉴赏诗歌的密钥。一、时空的对比诗歌往往通过时空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对比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是一种含蕴在文学话语线性流程中的可创性艺术时空,在文学作品的组织结构、叙事方法、表现力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包括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有两种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底本时空和语本时空。语本时空常使底本时空发生变形,这些变形在文学创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充分展示和把握诗歌的时空观念,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使学生进入想像的殿堂。诗歌的艺术形象无不是在特定时空里的艺术形象,它的存活永远离不开时空的土壤和家园。一旦离开了时空因素,艺术形象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时空因素既是一般想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诗歌艺术想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有时空才有想像,有想像才有诗歌艺术。而艺术想像就是由时空支撑起来的一片灿烂的星空。要想进入这一片灿烂的星空,我们只能沿着时空的路径慢慢地攀登。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只有好好把握和展示诗歌的时空,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  相似文献   

7.
王维通过对诗题的设置和与时间相关的诗歌意象的选取,再加上时间表现手法的使用,在其山水诗中进行了独特的时间表现;同时又通过空间意象的选择和空间形式的布局,展现了山水诗中的空间变化,这种时空的并行、转换与超越,使得山水诗的现实时空经过诗人漫长的心理时空的酝酿,升华到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时空,从而完成时空的突破和拓展,有利于山水诗歌的意境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诗歌现存一百六十余首,诸体皆备,题材多样,审美观照呈现出散发式的多维状态,其诗歌在审美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在时空形态方面尤其有着显的创造,构建起一个新颖而完美的时空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9.
“史诗性”诗歌的艺术结构舍弃了经典史诗对外部空间的营造,代之以诗歌“内结构”的创建。其表现为“张力型”的空间内结构和复合性时空内结构两种形式。前者由组构整体的各部分互相撞击、扩张,催动生发而成的;后者是通过诗歌元素的对应关系、意象之间形成的“方向性张力”和语言的视觉特性等途径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兴盛期的唐代道教对标志文体独立的唐传奇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深层积淀。唐传奇在结构处理、人物塑造及环境的时空把握方面无不留有道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对时空的关注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国风》中以时空的意象化、虚构时空、压缩现实时空等方式来表现独特的审美心理时空。由于北方化重现实的传统,《国风》的时空观也是现实的。《国风》在咏叹个人生活的基础上,适时地从关注人生拓展到时空,进而到人生字宙,既有个人情感的跳动又有哲理的思辩,反映了先秦时人们朴素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小说的结构类型和时空表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大都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结构类型为线性体式结构为主;以物理时间和单一空间来表现时空,而不是像现代小说以心理时间为枢纽,时间上历时性线状叙事,空间上相对稳定,故其小说体现出传统性和通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四维空间——以海德格尔语言美学核心思想为支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和真理之境都是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时空体,都具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本质属性。人在时空超越中抵达澄明的真理之境。这成为审美境界建构的基础。现实时空中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绵延可以科学地计量,人对有限的现实时空进行超越进入自由的审美四维空间,观照真理之境,天、地、神、人在审美四维空间中切近交流。人在审美活动中建立自然审美四维空间、生命审美四维空间和哲理审美四维空间获得审美体验。情感、理智、意志成为建构审美四维空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鸿 《教学与研究》2003,(10):60-65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回顾国内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状况:马克思社会时空观问题的提出;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理论特色、时代意义、发展阶段以及内涵的阐释;学者在社会时空的特征、社会时空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与时空观等问题上的新探索,虚拟时空是虚拟实践引起的社会时空的新变化,这是数字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社会时空理论的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时间与空间叙事元素在构建《边城》牧歌特质中作用举足轻重。沈从文对《边城》时空元素的处理为茶峒边城成为"世外桃源"提供了可能性,在独特的时空作用之下,《边城》"乐园图式"的框架得以搭建并汇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桃花源"的母题,同时,其时空结构也蕴含了"挽歌"存在的必然性,体现出边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大学校园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使用者心理行为理论的研究,结合校园动态发展的特征,运用多种手法来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结构,以满足多层次的交往行为需求.并通过营造人性化的空间模式,真正实现公共空间中主体与环境之间互动,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大学校园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使用者心理行为理论的研究,结合校园动态发展的特征,运用多种手法来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结构,以满足多层次的交往行为需求.并通过营造人性化的空间模式,真正实现公共空间中主体与环境之间互动,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学空间首先表现为文学作品自身的物理存在空间。文学的存在也要占据一定的物质空间,这个层面是文学作品的外围的物理存在空间。语言的空间存在方式为文学赢得了它所独有的空间性。语言本身具有空间性,并且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形成空间形式的主要工具。语言创造出的空间形式又是构成文学作品结构、情节、形象的空间形式的基础,文学自身的空间性还表现在修辞格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几个方面对《悲惨世界》的叙事特征作一简析,以期揭示该小说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以及作者处理时空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生活在时空范围内,任何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时空表述ETS(The Verbal Expression of Time&Space),所以时空就成了交际的重要理论问题。但是交际中的"时空"不是笼统的,因为交际中除了"语言时空"外,还有"认知时空"。这两种"时空"不是互不相关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密切的制约和被制约关系。由此,我们提出"认知时空"对"语言时空"的四种制约关系:1.语义制约SR(Semantic Restrictions);2.理性制约RR(Rational Restrictions);3.语境制约CtR(Contextual Restrictions);4.历史制约HR(Historic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