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心理描写历来是霍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霍桑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刻画人们的思想冲突和心理活动”^[1]。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大量采用了哥特手法,并将心理分析与哥特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善与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关于原罪的主题。受殖民时期北美清教主义的影响,霍桑在作品中阐释了人性的善恶之争以及内心的矛盾。他用清教主义中“原罪论”等观点来解释十七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现象,说明一切罪恶的根源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并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在小说中巧妙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17世纪人们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波士顿的生活。本文就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江小楠 《海外英语》2011,(9):297-298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红字》这部作品的最大文学特点,其在《红字》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姓名,通过分析姓名的音,意,梳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来多方面解析象征手法在人物姓名中的运用和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的把握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情,依据本文描述,依次阐释海丝特公开、绽放、勇敢的爱和丁梅斯代尔隐藏、深沉的爱,揭示虽然两人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但爱却彼此相同,都是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红字》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以荣格的心理原型理论为理论框架,运用荣格心理原型理论的四种基本原型对宗教观念与自然人性冲突的悲剧人物丁梅斯代尔进行分析。以小见大折射出当时政教合一统治下的殖民地社会人民内心的激烈斗争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批判了清教思想对人们心灵的禁锢与折磨。  相似文献   

7.
<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之花不但没有被清教教规和教义扼杀,而是得之以浇灌,在逆境中茁壮、坚强地生长、绽放,展示了美丽的人间真情.特别是男主人公的爱,在受到上帝对他的意志和对上帝的忠诚历练之后,他的爱变得越加的坚贞,使他公开了他和海斯特的恋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尽管丁梅斯代尔没能活着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的爱却在"红字"中永生、传颂.  相似文献   

8.
丁梅斯代尔在《红字》中有很多对立表现,这些对立表现源于他自我的分裂,在他与海丝特&;#183;白兰的六次会面过程中,他的自我总在清教主义思想和生命情感冲动之间徘徊,一旦清教主义思想观念占了上风,他的虚伪、软弱、怯懦就表露无遗而一旦生命情感冲动占了上风,他就变成了一个勇敢、坚毅、燃烧着热情的人,尽管丁梅斯代尔自我中分裂的两端最终融进了同一个行动,但是同一行动却并不能弥合他自我的永恒断裂,丁梅斯代尔自我的分裂应证了霍桑内心的困惑、焦虑、矛盾。霍桑本人一方面对清教主义思想持批判和反抗态度,另一方面又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红字》中揭示了清教主义思想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但同时又展望了人的“灵魂罪恶”,使整部小说的主题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象征、对比反衬和心理分析三个反面探讨了霍桑《红字》写作手法的多重性,及其产生的美妙效果;通过分析使读者领略了霍桑独到的写作风格,进一步理解了《红字》的深刻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戴晓婧 《成才之路》2010,(17):45-46
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代表作。自1850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它所蕴藏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无疑使它成为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霍桑不很注重客观事物的描述,而是力求表现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的象征性寓意。这种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在小说《红字》中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综合起来,该小说的象征寓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2.
霍桑在小说《红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及浪漫主义的描写手法,揭示了17世纪清教徒 统治下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主要改编自清教徒时期美国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该文拟通过对三个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分析来达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再读《红字》的启示──丁梅斯代尔性格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文学批评对其中为主要人物形象之一──丁梅斯代尔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大多把他当作同情的对象,而其伪善的本质和虚伪的面貌却常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62-63,66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在小说中巧妙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17世纪人们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波士顿的生活,着力表现人生在道德与价值、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中的脆弱和悲凉,从而细致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女作家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作品中极具个性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和情节构造方面的哥特手法,使《呼啸山庄》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霍桑《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复杂的人物。他外表神圣, 内心却无比虚伪; 他有至高无上的理想, 却舍不弃世俗的快乐; 他博爱世人却不能挚爱知己; 他想袒露真实的自己, 却由于内心的懦弱, 还是走向了虚伪。他的宗教信仰和现实生活相冲突,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相矛盾, 他的虚伪和他的真实相碰撞, 这些矛盾相互纠缠、交织, 成了丁梅斯代尔心中打不开的死结, 他的灵魂和肉体忍受着炼狱般的煎熬, 最终导致他走向毁灭。该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当属对丁梅斯代尔等主人公的心理特征的剖析和描写。  相似文献   

18.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霍桑的哲学思想。以霍桑与《红字》的简介作为切入点,从清教主义、女权自由主义以及超经验主义三个方面阐述《红字》中霍桑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丽姬娅》(Ligeia)为埃德加·爱伦·坡较早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亡妻还魂的怪诞故事、阴森诡异的叙事场景、展现出哥特小说的惊悚美感。从写作对比手法的视角出发,寻找恐怖场景中的亮色,发现“炽烈的爱情”“伟大的意志”“斑驳的色彩”,为小说增添色彩的同时却也更凸显出其“丧妻颓废”“还魂附体”和“诡异场景”的惊悚实感。  相似文献   

20.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