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研究》我爱你上海市周浦中学赵天安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子女的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无论什么样的爱,都有它特定的内涵,有温柔的爱,有严格的爱,有理解的爱,……而我对《基础教育研究》的爱,是纯真的爱。说老实话,我对《...  相似文献   

2.
刚刚收到《上海教师》杂志2003年第2期。在同一本杂志中,单单从各篇文章的标题就可知道,其中涉及教师之“爱”的文章,共有10篇之多,如《做博爱学生的老师》、《教育之“爱”》、《师爱是教师的灵魂》、《用宽容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爱》、《爱有格、严有度》、《以爱谈“爱”》、《爱是教育的基础》等等。这些标题大都像是格言。这些文章一般都出于真切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之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相似文献   

3.
悠民 《成长》2006,(8):79-80
要是我没有看《爱与希望之街》,我很难真正对大岛渚有强烈的欢喜惰感,我现在终于了解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热闹又是多么狭隘了。关于大岛渚,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对他大胆反叛形象的宣扬。也许这是以惰色作品闻名的悲哀,事实上,惰色作品的确比一般作品有更多的优势,吸引的目光总是不会稀少,这好比立于灿烂阳光下的镜子,反射出的光芒简直要把人烫伤。这些以惰色为轮廓或中心的作品聚集光芒的速度是如此迅速,又如此凶猛,不可避免地使那些与惰色无关的作品被埋没了。如此一来,《爱与希望之街》可能就要饱尝这种不公,从而被那些闻讯赶来观赏大岛渚的《感官世界》和《爱之亡灵》的人们错过。  相似文献   

4.
吴柏葳 《辅导员》2014,(5):55-55
我爱读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悬疑侦探小说家。在我的小屋里有很多书籍,我最爱的是悬疑侦探类书籍,《小虎队冒险》丛书、《希腊之神传说》都是我的最爱。我爱读书,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原型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之爱与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他们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之再现;《呼啸山庄》的成功既归因于艾米莉敏感的心灵和高度的创造性,又归因于民族集体无意识。借此试图探索《呼啸山庄》与人类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相似文献   

8.
肖复兴的《荔枝》一文,充满浓重的母爱,贴近学生生活。母爱的教学易迁移于老师之爱,家庭之爱,课堂之爱。所以,我采用研读的理念教学《荔枝》,让爱驻课堂。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才女,其诗作数量不多,精品不少,秀美之作几乎无可比肩;诗作多发表于新月社的《诗刊》、《新月》等,其诗作最美者为《别丢掉》;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亦有诗作问世,其格律诗多,自由体少;长于爱情诗,表现欲爱不敢疯狂的爱,不擅创伤时事诗;柔美中略带硬度;部分诗受民谣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劲碟红榜     
《音乐世界》2012,(24):18-19
新专辑充分表现了萧敬腾同时拥有男孩的纯真和男人的成熟的个性。当谈到《以爱之名》这个标题,萧敬腾说:“‘爱’对我来说和‘呼吸’是一样重要的,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而这张专辑就是在描绘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爱。”  相似文献   

11.
爱若斯及其本性的问题贯穿柏拉图《会饮》的整个文本,历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这部作品对爱若斯的赞颂。爱若斯和阿佛洛狄忒的关系是理解《会饮》的关键问题。在《会饮》中,柏拉图以爱若斯与阿佛洛狄忒代表爱的不同品质,确立了爱若斯作为神人共主的地位,并取代阿佛洛狄忒,成为爱尤其是精神之爱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名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还是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文章《爱——是教育之魂》、《爱在点点滴滴》、《乐为孩子献爱心》、《真诚的爱》  相似文献   

13.
朱龙君 《成才之路》2014,(20):70-70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后的教学反思中,提出了“宽度、深度、温度”的“三维概念”,从而为语文教学的三重维度的践行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爱如茉莉》一文为例,从“宽度、深度、温度”三个维度和学生共同叩问文本内核。一、拓展宽度—在类型文本的聚合中提升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文本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具有对文本二度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拓宽文本的宽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爱如茉莉》描述的是夫妻之爱,爱是一种感情,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情感。先撇开事物,单说人与人之间的爱,范围就很宽广,比如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兄弟之爱不胜枚举。在教学中,我由文本拓展到古典文学宝库中类似的经典《孟母三迁》《霸王别姬》《孟姜女哭长城》……学生还沉浸在如茉莉的醇香悠远的夫妻之爱的余温之中,这时再抛出一个个“诱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阅读的渴望油然而生,这样既拓宽了文本的宽度,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文明之爱与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批判现 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凯瑟琳的悲剧和简·爱的幸福结局阐释了 自然之爱虽然独具精神魅力,现实生活中,文明之爱终将获胜。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中的李,杨之爱,经历了相守,相失,再到精神相融的曲折变化,赏美之短,思美之久,寻美之切构成了《长恨歌》情感运行的内在结构张力,仙,凡间无法超越的时空界限,既是“恨”的渊薮,又是“受”的源泉,由客观而非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恨”,只不过是“爱”的别名,它使“爱”不断裂变,升华,纯化,“恨”与“爱”在形式上相对,但在本质上却同一,正因有“恨”,才会有“爱”,“恨”愈久,愈浓,“爱”才显得愈悠,愈炽。因此,“此恨绵绵无绝期”便自然且必然兑换,转化为“此爱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即是“长爱歌”。  相似文献   

16.
王统照深受叶芝的影响,他认为叶芝的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神秘和象征色彩,但也联系现实人生。王统照还把叶芝的小说、散文《约翰许儿曼》、《达哈》、《色尔特族的微光》与中国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等相类比。他对叶芝思想的评价可归纳为:一、生命的批评主义。二、生命的价值是爱与美,是艺术。三、美是调谐。四、叶芝的思想来源不仅有家庭、自然背景和色尔特族的特性,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印度的宗教、歌德的泛神论。但叶芝不像王尔德,不是唯美主义。而王统照所受叶芝的影响有:一、对生命之迷的求索。二、对自然之迷的求索。三、对爱与美的求索。因此,从诗集《童心》到小说集《春雨之夜》都有浓郁的象征与神秘色彩。但王统照更具有中华民族特性,更与中国五四时代的现实人生接近。  相似文献   

17.
爱的力量     
王蕾 《中学教育》2005,(11):56-56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知道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这其中有讲述母子之爱的,朋友之情的,然而最使人感动的,还是师生之间的爱。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孩子们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讲述了班上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之爱,而在问及是否有回报父母之爱时却沉默羞愧的情感故事。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被称为是抱大的一代,让人担忧的一代。任性、自私、怕吃苦、图安逸,这是一些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已迫在眉睫。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篇章,使课堂成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当务之急。中学生的情感丰富,但往往也非常脆弱,且易波动,这与他们的环境及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在诸多感情中,亲情乃人之天性,是人类一切感情的基础。爱父母进而会爱他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现以《背影》教学为例,谈谈对热爱父母情感的教育。《背影》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艺术精品。学生在自学中…  相似文献   

20.
俊辉 《初中生》2008,(11):18-21
20世纪的中国,冰心的名字几乎是与爱心连在一起的。在其一生的作品中,爱是超越一切的主题。当你读完她的经典关文《笑》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感慨。彭蕙然的挑战之作,在结构、意境、语言上与冰心的《笑》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