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亿万观众通过荧屏被《一户农家40年》的4幅《合家欢》照片深深打动。当照片的作者——我国著名摄影家、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从他的作品后面走向台前的时候,许多普通观众才刚刚认识他。其实在新闻摄影界,徐永辉的名字和跟踪摄影一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几十年如一日,用生动感人的可视形象,反映人民生活变迁,特别是农民生活的变化。 时代的纪录 1950年,年方20岁、担任浙江日报摄影记者仅半年的徐永辉,第一次下乡采访了刚刚翻身的老雇农叶根土一家,并为他家5口人拍了一张合影。从此,徐永辉与这户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徐永辉在建国10周年前夕,来到叶根土家,拍摄了一组反映他家幸福生活的照片,并以《一户人家10年间》为题在报上发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来农村翻天覆天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题前语:新闻界权威人士曾评价说,对一户农家跟踪摄影50年,以一家变迁反映社会发展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新闻摄影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这项记录的高级记者徐永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作回访时,这家农户感慨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将临之际,我满怀喜悦,赶到浙江省嘉兴市民丰造纸厂,采访一名优秀青年工人、新党员叶胜忠和他的父母。  相似文献   

3.
孙雯晴 《视听》2022,(4):127-129
与过往刻板说教的献礼剧相比,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把国家与人民的期冀纳入同一目标,构建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仪式,成为联结国家与人民的共同价值谱系.重大主题电视剧充分汲取现代主义质素,将历史现实凝集为镜头中的细节,并透过这些镜头细节将历史更深层次地再现出来.同时,打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枷锁,用镜头展示人物群像,在不同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档案局保管处林丽芬副处长带着我和小张去余杭.阳春三月,又逢三·八国际妇女节,车辆在一片喜悦声中行进.我们此行是去征集李瑞环同志余杭之行的照片档案的.  相似文献   

5.
我怀着敬慕的心情去拜访我国著名新闻摄影家、浙江日报社高级记者徐永辉同志。总编室的同志引我到他的办公室,徐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乐呵呵地对我说:“欢迎,欢迎,您是采访我的第107位记者了。” 徐老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闻摄影家。他一直是浙江日报社的摄影记者,勤奋刻苦,富于创新精神,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青年时期就在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赛中获得了铜牌奖。徐老是获得我国新闻摄影特别贡献奖最高荣誉的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大事喜事多,特别是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一年,我国新闻出版界推出了许多精品佳作。2000年6月下旬,在我参加的全国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老新闻工作者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写的一篇通讯《中国农家半世纪》,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赏,一致评它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来,听说徐永辉去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图书《一户人家五十年》,这次获奖通讯中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推出的"我的强军梦"和"我是一个兵"等系列报道,把普通一兵和一线带兵人推到了荧幕前。编导和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军营草根"明星",为他们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镜头语言,用生动抓人的画面,把每一名官兵的个性特点和绝技绝活放大.通过小人物的微观故事反映强军梦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3,(12):I0002-I0002
温浩杰2003年10月进入钱江晚报都市新闻部工作,2006年起先后六次受集团委派到四家县市报负责指导改版工作,2010年10月起担任温岭日报常务副总编辑。三年来,他自觉以徐永辉、俞佳友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克服一家分居三地等困难,在温岭日报社党组和编委会的支持下,激情工作,大胆创新,坚持新闻为民,始终服务大局,带头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我发现有一小部分镜头的作用十分神奇,“神通广大”,不像其它大部分镜头那样,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这类镜头就像广谱性的消炎药一样,在什么新闻中好像都能编用。所以,我暂且把这类镜头称作“广谱”镜头。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山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感动和自豪;这里江山形胜、人文风情,也使人情有独钟。我用心灵去感受,用镜头去捕捉,将动态的美的瞬间,定格为静态的美的永恒,力图表现出家乡重庆如梦如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人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齐奇,很高兴采访您.我们知道,您是从记者一步步走到节目主持人岗位的,那么,您认为记者经历对您目前的主持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齐 奇:您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一开始没有做成主持人,而是一名记者,没有出现在镜头前,当时还很遗憾.因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当主持人也是从小的梦想.(为什么是从小的梦想?因为小时候曾三次与摄像机的镜头失之交臂.上小学时喜欢文艺,学校里编排文艺节目我总是积极分子.有一年我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电视台也派来了记者采访,我兴奋极了,可没等我上场就看到人家采访结束了,工作人员都正在收拾东西呢.第二次是参加市里的小学生演讲比赛,要录我的时候摄像机电池没电了,当时我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第三次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举办的"毛主席百年我十岁"的纪念活动,我代表北京少先队员发言.领导讲完话记者们又纷纷撤了.至今想起这些事来仍耿耿于怀.从那以后我就暗暗期盼:以后一定有机会对着镜头说个够!后来为了实现我的心愿,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于播音系.现在作为央视 12 频道的主持人的我终于可以自信地站在镜头前,不用担心自己话没说完镜头就挪开了.现在每当我站在镜头前都仿佛看到那个因为错过了镜头而伤心失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首批赴灾区记者,我用镜头记录灾情和救援;作为职业摄影人,请允许我们暂时收拾起悲伤,一起思考新闻摄影在抗震救灾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金风拂面的日子。浙江省黄岩市焦坑乡凉棚岭村村民叶兴友家,突然来了一位客人。兴友和妻子冬青仔细一看,马上认出这是《浙江日报》的高级记者徐永辉,就亲热地喊起了“叔叔,  相似文献   

15.
赌场暗访记     
我是南国都市报实施暗访偷拍活动较多的记者之一,报社为保障我的采访安全,特地给我配备了一台暗访摄影机.这台暗访机外表看不到镜头,一般人难以发觉它.它让我完成了不少用普通照相机难以完成的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16.
纪实性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利用摄像机等工具对目标人群进行追踪,将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大量场景真实地再现出来,用真实可见的场景引发观众的思考,然后对新闻事件做出自己评判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这个节目当中,纪实性的跟踪新闻报道占据了节目大部分的时间,因为观众只有观看了足够真实的跟踪镜头才能对整个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的评判。由此看来,纪实性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关键是新闻事实的采集过程。但是就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中秋节前,我总要去看望一次恩师于冠西.去年9月中旬,我到浙医一院看望他,他在床前和我谈起了家常,其中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竟成了我跟他相识51年来,他对我的最后教诲.他说:"当一个记者不难,做个好记者却不容易,要坚持一辈子做一个好(人)记者就更加难了.徐永辉,你事业心很强,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工人,经过党组织多年的教育,成为群众所熟悉的记者,凭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当我在床前聆听他这段教诲时,心中十分明白,恩师不仅是在鼓励我,而是要我更加珍惜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要我坚持做一辈子好人,当好记者,心中要装有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陈蕾 《记者摇篮》2010,(6):68-69
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找到我,说她想做电视主持人。当我带领她参观了一间新闻演播室后,她紧锁眉头,极富表情地问我:“你们主持人天天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啥感觉呀?”面对黑洞洞镜头的感觉?做了26年电视播音、主持的我,竞一下子语塞了。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思绪。过了许久,我告诉她“在黑洞洞镜头前的感觉,有风,有雨;像风,像雨”。  相似文献   

19.
黄孝邦 《中国记者》2012,(9):122-123
对于一个长年在基层采访的摄影记者来说,我的"根"就在基层.长期以来,我一直用镜头关注广西农村,记录农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现状.如何记录出理性、沉稳的图像,而不浮于那简单的"一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中最能体现摄影本质和特性的形式之一,也是最能直接和真实地反映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在浙江,以艺术摄影成名者固然不在少数,而在纪实摄影领域里,也出现了不少在全国摄影界有影响的人物,譬如徐永辉、卢广、王芯克等。当我们在仔细欣赏他们作品的时候,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拍照,不仅是用手按快门,而是用思想在拍照;他们不仅仅在反映现实,而是在用图片记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