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背詈下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只有正确领会个性化阅读的精髓,辩证处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之问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新课标所预期的效果。本文将“身先士卒”引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对作品意蕴和情感进行独特感悟和体验,不失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钦 《中学文科》2007,(3):10-10
时下,中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会读书,不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愉悦是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关键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的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个性化地写作,从而让学生活出人生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教师必须摒弃那种企图把诗文讲清、讲透的陋习,让学生直接阅读文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实现个性化阅读通过感悟作品形象,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体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体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感受、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在阅读作品时,阅读的感受和欣赏体验也有所不同。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既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怎样才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通过学生各具特色的读、说、演、写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可以这样说,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锋 《学语文》2007,(1):54-54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文精神的深入.在中小学教学中张扬个性化的旗帜越来越鲜明,不断有人提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个性化设计、个性化操练等,似乎一有“个性化”,就带有创造性、创新性,就符合课改精神,就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着学生的学习价值,体现了素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只有正确领会个性化阅读的精髓,辩证处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新课标所预期的效果。本文将"身先士卒"引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对作品意蕴和情感进行独特感悟和体验,不失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或深或浅、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学生阅读个性化问题.尤其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的理解把握.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势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鸣。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崭新的感悟。阅读,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写,学生抄;不是老师划,学生背。阅读,需要亲历,需要个性化。什么是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是指在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的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同性格、经历和生长环境的学生,阅读同一篇作品的感受自然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挖掘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给学生以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作品反复咀嚼、感悟中完善和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崭新的感悟。阅读,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写,学生抄;不是老师划,学生背。阅读,需要亲历,需要个性化。什么是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是指在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的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在"自我心理"的支配下,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批判性和自主性阅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20.
成其芳 《教育艺术》2004,(3):61-61,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但现实是我们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