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炎是"宋末四大家"之一,《全宋词》收录张炎存词共302首,吴则虞辑校的《山中白云词》收录301首。《山中白云词》中有题序的词为257首,占其总量的85%。张炎词题序不仅信息量丰富,为研究其生平和交游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且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价值。张炎词题序以回归纪实性、偏重社交功能、感伤悲凉基调为特色。  相似文献   

2.
清以前对张炎的评论总体上建立了张炎的身世和创作之间的联系,对后人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指出了知人论世的一条途径.不过这一时期的评论明显缺乏理论性、系统性,也有因为交谊因素多有溢美之词的问题.比较而言,清代的序跋中关于张炎创作实践的评论要更全面、更客观一些.一方面肯定了张炎词在艺术上的创新性,抬高了张炎的词坛地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同时廓清了人们对<词源>和<乐府指迷>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11,(1):F0002-F0002
广东省吴川市张炎纪念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粤西名校。她的前身是由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于1932年创办的世德学校。1985年经广东省委批准命名为“张炎纪念中学”。  相似文献   

5.
题三     
  相似文献   

6.
题三     
一位年轻的画师完成了自己名为《爱》的处女作,再三审视,甚觉满意,裱装后在铺有壁纸的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题三     
那天,我告别家乡,送给母亲一根手杖,它支撑起母亲的生活.寄托着我无限希望。  相似文献   

8.
清空是张炎词论的核心。清空与质实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术语,从基本的层面上看,二者是就语言的锻炼修饰、章法结构、用典使事而言,但清空还有更深的含义,清空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审美范畴,是一种空灵、蕴藉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清空是张炎词论的核心。清空与质实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术语,从基本的层面上看,二者是就语言的提炼修饰、章法结构、用典使事而言,但清空还有更深的含义,清空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审美范畴,是一种空灵、蕴藉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有大量的“闲”、“愁”出现,且有许多与“闲”、“愁”相关的意象。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将张炎的词定性为闲愁词,并初步分析了他的闲愁词的创作环境与他创作时的心境,他的家学渊源与他的词学观念的指导,他的闲愁词中的相关意象与其词的艺术风格。由此可见张炎其词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11.
感悟三题     
感悟之一:其实,我很简单期中考试到了,学校召开了考务会,再次强调对学生考风考纪的教育。会后,各班专门开了一次班会,就期中考试谈了有关的纪律要求。上午,语文考试,我夹着试卷来到考场。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考试过半时,我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坐立不安,时常翻看试卷下面。我下意识地判定她在作弊。第一次,我站到她的旁边,提醒她,我已经看到了。过一会,我又看到她同样的动作,就不假思索地收回她的试卷,宣布她作弊,并要求她交出作弊的资料。她很委屈地哭起来,坚持说自己没有作弊,要求继续考试。当时,我感到自己班主任的威信…  相似文献   

12.
散文三题     
文章要有韵味,散文更须如此。 一篇优秀散文,作者能信笔所之,抒发感情淋漓尽致,且姿态横生,委曲尽态。有经验的作者都要苦心经营文章的结尾,使结尾处留给读者的韵味非同一般。正如清人李渔所谈: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苦难遽别,此一法也。收场一齣,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齣撒娇,作临去秋波  相似文献   

13.
14.
治学三题     
治学方法的思考、获得与选择,对于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读书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当代教育的实际情况,着重考察了“为学要看次第”、“治学号布根基”、“研究要有创见”三条最基本的治学原则和方法,努力挖掘其中的丰富内蕴,具体地阐释和论述了为学应当遵守的六个基本步骤、治学奠基的三个不商阶段以及研究创新应当遵循的八字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散文三题     
蜗牛壳引起的回忆夏日午后,是一段美妙的时光。书里很多动人的故事都开始或结束在此。我却在那时发现了自己犯下了一个不经意的错误。——那瓶里有一个惨白的蜗牛壳。旁边有一片只剩下淡褐色脉络的菜叶。  相似文献   

16.
评课三题     
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宁可讲座不要上课,宁可上课不要评课。讲座,负责任一点,一家之言即可。反之,或东挪两借,或批甲骂乙,一两个小时好糊弄。上课则不然,无异于裸露在手术台上的小媳妇,任台下的婆婆们宰割。而评课,说真话,说不定会被看成下手太狠,可能殃及无辜,挫伤媳妇的自尊;说假话,既怕失了婆婆的水准,又怕丢了自己的人格;说笑话,又怕别人不能从笑中察出个中三昧。  相似文献   

17.
比喻三题     
比喻,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修辞方法。说它简单,因为不管是否进过校门,不管有否学过修辞,人人都会打比方:“力大如牛”,这是文人使用的比喻:“力气大的象条牛”,却是文盲也会说的话.说它复杂,因为它跟某些貌似比喻的句子有时不易分清,跟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有时也会混淆。本文就以上几方面举例说明。(一)比喻和比较一般说来,两者是容易区分的,如:  相似文献   

18.
散文三题     
一只小蚂蚁,乘上一片树叶,漂在小溪上。小溪边的蜗牛问:“你要去哪儿?”小蚂蚁笑咪眯地说:“乘着小船儿,我在看电视。”  相似文献   

19.
杂感三题     
过失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句大实话。世上没有完全无过失的人,凡食人间烟火者,谁也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对待过失,大体上有两类人。一种是知过就改,或者逐步地改,力求今后不再出现同样的过失,此为"善莫大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三题     
关于阅读教学,论者已经很多了。我觉得关键还是兴趣和方法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国很多语文大师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今天对于我们仍有很新鲜的启发。比如朱自清先生,他在许多著作中都谈到过阅读教学,我想在这里取出三点加以评介,希望对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有所推动。 1.兴趣问题 在阅读流程中始终贯穿着兴趣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就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所谓阅读兴趣就是阅读者力求读懂某种书或爱读某种书的倾向。这种倾向同样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朱自清先生认为必须使阅读者对作品有阅读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