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不当惩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教师有任何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这无疑是英明之举。可是,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为了保住政绩,一概不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罚”沾边。谁要是“罚”了学生,“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等罪名和“一票否决、责任自负、高职低聘”等处分则随之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体罚、变相体罚似乎已成为每个老师不可碰触的“高压线”,要想为“罚”讨一点说法,真有点不合时宜,但笔者却觉得很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怎样在教育中有效地使用“罚”而杜绝“体罚”和“心罚”呢?笔认为,至少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时会耳闻目睹个别教师的“罚心”性行为。如某教师为彻底根治一学生的吸烟毛病,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盒烟,责令该生将整盒香烟咀嚼而食,并说:“看你今后还抽不抽烟!”令其痛苦不已。另有教师为惩治一说谎学生。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吆喝着:“今后再不学乖,我就扒了你的皮!”令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旌旗高扬,体罚、变相体罚已成为每个老师不可碰的"高压线"的今天,要想为"罚"讨一点说法,真是有点不合时宜,但笔者却越来越觉得非常有必要。学校生活中,某某同学因老师的一记耳光而耳朵失聪,某某同学因老师的一通铺天盖地的批评而自杀身亡,凡此种种,确实存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也正处于一种脆弱、多变又复杂、微妙的不稳定状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因"爱"而生的一时冲动,随时都可能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遗憾,给原本幸福的家庭罩上永不消退的阴影。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从中央到地方,从法律法规到教师行为规范,都严厉禁止任何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行为。  相似文献   

6.
惩罚教育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其否定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其本人,因此惩罚应讲求对事不对人,只宜就事论事,切不可借机搞"错误扩大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苏凌 《师道》2004,(7):19-20
曾听过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窃以为是很有道理的,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认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但当教师对学生实施的不只是必须的罚,而是体罚、心罚……罚出格  相似文献   

8.
徐琴 《教学与管理》2001,(11):22-23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实施。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然没有完全杜绝,但确实比以前少多了。可是,学校中另一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9.
时下,我们应该走出惩罚教育的两个误区——滥用惩罚和不敢惩罚。一方面,教师迷信惩罚的管理功能,把本应主要用在处理学生的严重问题行为的惩罚教育用得太滥,几乎用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以致惩罚存在着随意性,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稍遇严格管理就闹得惊天动地,于是家长对他们更加呵护,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正当的惩罚教育,一些家长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上告。这样,很多教师在该进行惩罚的时候不敢惩罚。其实,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贾宪章 《江西教育》2004,(11):16-16
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破坏性举动,或者“预谋性  相似文献   

11.
一、“惩罚”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中专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人才”,鉴于中专生的素质状况,笔者认为培养目标的实施途径应优先致力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所谓“要成才,先成人”,而“成人教育”就必须要有严格的学生管理。虽然严格管理不能等同于惩罚,但适当的惩罚在学生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惩罚的艺术     
杨欣 《教育革新》2007,(3):22-22
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是采用面谈的方式。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面谈的过程中,有时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有时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有时开始出于“友好交谈”,最后却以充满“惩罚色彩”而告终。于是,我们的老师便深感现在的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也时常搞得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14.
惩罚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良思想言行予以否定性评价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的对象产生羞愧、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从而鞭策自己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迁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惩罚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承受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自己并没有体罚学生,只是“说他几句,让他长个记性,学个人样,还不是恨铁不成钢”。其实“语罚”是一种语言惩罚,也是一种变相的体罚。它对孩子人格、尊严的损害,丝毫不亚于体罚。从小在老师讽言讥语中长大的孩子,心灵的创伤和耻辱感可能会伴随他一生。长大后或者形成自卑、封闭的心理品质,或者变成一个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人,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沉思。  相似文献   

16.
冯安 《广东教育》2006,(10):63-64
尽管学校的规章制度订得很严密、细致,但仍然有极少数的中学生违反纪律.有的甚至达到了记过处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钟林 《山东教育》2005,(21):123-12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没有学生,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管理,学生往往容易陷入混乱和放任;没有教师,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无可厚非的是,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为彰显学校教育的功效,学校管理必须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倾力凝聚“向生力”。  相似文献   

19.
心罚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罚往往使儿童远离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长期处于心罚苦难中的儿童,精神世界难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