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是指近年来产生或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主要来自一些外来词,方言词、专业词、新造词语以及原有词增添新的义项等,它的突出特点是反映事物或现象以及表现人们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敏锐性。不断的吸收新词新语是丰富和发展普通话语汇系统的有效途径,新词新语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言语交际更加方便、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2.
董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81-482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来表示事物、现象、现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本文旨在分析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及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冉苒 《考试周刊》2009,(6):104-105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事物和复杂的概念也不断产生,原来有限的词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和概念。构词法便是人们按照语言一定规律创造新词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构词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柬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它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本文旨在讨论一部分词的理据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活脚步加速,新事物出现频率日益增高,与此相适应许多新词以各种构筑方式——主要有复合,派生,转化,缩略,借用,旧词新义等不断出现,但这些新词的构筑并不是毫无原因和规律的,相反,每一种新词的构筑方式都是有理据的,比如:有的符合类比理据,有的符合隐喻理据,有的符合语言接触理据等,有的可能存在多种理据。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英语词语的理据类型一般分为四种,即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英语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词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7.
词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从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来看,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是有一定道理的。维吾尔语词也具有理据性。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构造、词义的变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证实维吾尔语词具有理据性;词的理据也能说明词的形式何以如此、语音和形式是如何对应、词义从何而来以及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卤面——流行于汕头市区校园流行语,透过这个新词了解潮语新词能够在校园中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到“卤面”一词形成的理据、用法和所反映社会心理和现象等。  相似文献   

9.
"异名同实"是指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名称。王念孙《广雅疏证》的考释中反映出古人为动植物命名有八种理据。单个词的理据不简单等于词汇现象的成因、根源。人们总是选择适宜的理据作为命名依据,加之词与词在符号层面又有多种关联,这二者是古汉语词汇中"异名同实"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形成异名组的根源可分两类:一类是植根于符号关系的"符号关系型根源",一类是植根于认知理据的"认知型根源"。其中,认知型根源是造成"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核心性要素,这一根源的思维基础是具象思维。  相似文献   

10.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词新语记录了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构成新词新语的音节形式和构词成分多种多样,外来词和方言词大量涌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群体的不同情绪、心态及文化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的参与和开放心理、叛逆和娱乐心理、求新求变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我国经历了四次历史性变革时期,这四个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思想生活变革及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从而带来了语言的剧变,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这些词汇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反映了本时代的特征。文章对我国20世纪不同时期的语言变化及其发生途径、发生原因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修辞活动中词语的创新,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词语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派生或创造出一个在意义、词形或用法上已经与原词有所不同的新的词语,而不是指由于新事物的出现而为之命名所增加的词语。词语创新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术语泛化、短语简称、标数统括、词语缩略、截语藏词、仿造新词、借代表达等。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客观事物(如动物)的自然属性大致相同,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具有共性,产生了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义现象.但是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国俗语义的异义.从翻译的角度看,了解和掌握西汉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关联有助于译...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为了表达新概念、新事物,就需要以各种方式创造大量词汇。本文通过丰富的新词实例阐述了英语新词产生和扩大的四种主要方式,即利用构词法、借用外来语、赋予旧词新义、创造全新单词。这也是英语词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英汉语言中出现的借词,讨论了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方式上主要是音译和借译;汉语借用英语词汇主要是些反映新事物、新发明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国语》和《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两部很有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的著作。二者相比,在思想内容上大体一致,都具有以民为本、崇尚礼仪、揭露暴君丑行和颂扬爱国壮举的思想倾向。在表现形式上基本不同,《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语言风格较为质朴;《左传》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语言风格较有文采。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价值观等文化差异,词义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尤其是池的联想意义基于各自的文化背景更是千差万别,本文主要把词汇分成四类,就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意义,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现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曼新,英汉词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量反映新事物、新现念的新词新语出现并流行起来,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新词发展处于动态,因此,对新词的研究也将永无止境。新词新语是怎样产生的,除了加缀、旧词赋新义、借入、新遣词以外,还有哪些构成方式?对其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量词在语义、原型意象两方面都会有所区别,同样的事物也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计量,同一量词可以计量不同事物;不同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量词“门”、“种”、“类”是一组表示类别的量词,其用法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对称现象。文章运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