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第十册第15课《线条的魅力》。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是上一节课画中的线条的一个延伸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我的教学策略定位为: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任务: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是离不开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两条线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波浪线比直线更具有动感.)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三课。二、教材分析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称为线条,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韩北屏在《古城废墟·帝王坟》中写道:"侥幸保留下来的片段彩绘,色彩鲜艳、构图美妙,线条熟练。"历史上对于线条的描绘远不止这些,在几何概念上,线有长度,有方面和位置,不同方位的线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把几何学上的线条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形状  相似文献   

5.
尤新 《湖北教育》2007,(6):54-54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教材第六册《画中的线条》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对此,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③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重点】 1.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2.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 【教学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9.
课时:1课时所属范畴:造型·表现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杜《小学美术》第三册第1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的课。生活中的线条无处不在,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美感。运用不同的线进行有规律、有秩序的排列能组合出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表现美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与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巧妙突破重难点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本课内容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请学生观赏童趣十足的课件,区分线条的种类,教师结合节奏轻快的《波尔卡》用线条在…  相似文献   

10.
将线条从书法艺术完整的形态中提取出来,通过对线的象形性、意象性、时空性、运动性以及表情性几个方面的分析,由外在视觉到内在心理感受书法线条作为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任颖 《学子》2014,(9):17
线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操作简单,不需要颜色的修饰,原汁原味的展现线条固有的魅力。线描画在现行美术教材中新课程理论得到充分、直接的反映,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实践着美术新课程的理论,并不断积累着经验。这种教学经验为美术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实践的依据,也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途径的多样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要上好线描课能帮助小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线条从书法艺术完整的形态中提取出来,通过对线的象形性、意象性、时空性、运动性以及表情性几个方面的分析,由外在视觉到内在心理感受书法线条作为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教材第十三册。造型与表现”部分的内容。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手绘线条图像”是指直接通过手绘(像用钢笔写字一样地用笔来画图形)的方式描绘物像,被称为除了语言、文字之外,人类的“第三语言”。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夕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文章前后照应,从开头的吴王有意攻打楚国,到结尾的“恍然大悟”,一脉相承,一线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6.
纵观名家所言,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完成语文学科任务,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人格修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一堂好课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对教师更是一种享受,然而我们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也是同样的。结合我的《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肤浅的体会。《语言的魅力》是义务教育蒙授小学五年级教科书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帮助一位盲老人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浩瀚繁杂。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主要介绍了文字、书法、绘画、戏曲,这基本符合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的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韦庆静 《考试周刊》2014,(26):38+60-38,60
<正>一、教学目标1.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二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美术活动的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