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还在于游戏能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因此,认真研究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加快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是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探讨角色游戏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角色游戏是幼儿区域游戏中最经典的一种,它区别于其他游戏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关注于幼儿的情绪和心理,一直以来都十分受幼儿的喜爱。长期的调研显示,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在本文笔者着重探究角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有益的作用,以此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再探索出如何有效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角色游戏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象征性游戏。幼儿在生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通过再现现实生活经验和与他人沟通交流与互动,促进其朝着社会性方向不断发展。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体验不同于自身年龄的行为与生活。基于此,文章从多方面分析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注重角色的设计、人员的分配、情节的选择,及时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协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自觉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柳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10):152-152
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李柳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29):152+155
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点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发挥想象尽情体验各种感情和心境,这对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而环境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农村幼儿园经费不足,但是却拥有自然赋予的优势,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对幼儿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广阔的劳动世界中,通过劳动这一媒介,能够激发儿童的潜能、赋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及引导儿童趋向有意义的生活.劳动应当成为儿童精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劳动与儿童密不可分,在快乐的劳动中,儿童必将获得身心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视频学习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社会文化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视频学习影响幼儿的视听能力、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行为模仿能力以及言语能力等.家长、教师乃至节目制作者要根据幼儿学习的情境性特点来正确指导幼儿进行视频学习,并向幼儿传授视频学习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幼儿视频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徐林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79-80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其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将适合儿童接受的社会信仰,价值观念等社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讨论移情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提出在社会转型期应充分重视移情的作用。主张采取早期培养、体验式培养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发展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