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是在教育中承担着特殊职责和使命的一个群体,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生品行互动对学生的发展发生着很大的影响。互动是教育中师生交往的本质,要使学生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就必须研究清楚交往中影响互动的因素及其相关性程度,因为这样才能寻找出促进交往中良性互动的途径,寻找出优化班主任工作及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因而对班主任工作中师生品行互动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是对学生品行对班主任品行影响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三亚一中、嘉积中学、琼海师范学校、琼台师范学校、东方师范学校、海口市十三小学等6所学校中随  相似文献   

2.
陈佩珍 《成才之路》2010,(19):15-15
本文论述了学生品行与班主任品行的相互影响,要求班主任尽量克服和减少消极互动,增加和强化良性互动。在论述中,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列举了数字,论据充实,条理清楚。  相似文献   

3.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历来都非常关注和强调班主任的品行对学生品行发展的影响。但是,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存在学生的品行对班主任品行的影响。那么,学生品行对班主任品行具有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成因、干预、预防等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境,对儿童青少年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进行了反思,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课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开展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指导;需要察觉、识别、干预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等。  相似文献   

5.
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行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本文从个人、家庭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茂江 《贵州教育》2014,(13):19-21
正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搞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们常说成人容易、做人难、要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一、培养不忘本的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忘本,起码要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小学生要知道父母生日;初中生要知道父母爱好、要穿多大的鞋、喜欢吃什么等;要知道  相似文献   

7.
心理卫生科学的研究指出,品行障碍是发生在青少年阶段中违反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的一种不良行为模式。事实表明,学生中的品行障碍,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学校德育的效果,也制约着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正确理解学生品行障碍的内涵,全面把握这一障碍的特征和分类,对于及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消除这些障碍,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生品德障碍的特征心理卫生专家对学生品行障碍的界定有具体的标准。一是年龄标准。这种品行障碍,是发生在18岁以下青…  相似文献   

8.
品行障碍是指青少年年龄阶段中违反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的一种不良行为模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和他们所处环境,其品行障碍主要有以下五种:1、偷窃,2、欺骗,3、暴力行为,4、吸烟,5、不正当性行为。一、偷窃行为及其矫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法制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他们偷窃的动机主要是物质动机或者说是物质利益。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是偷窃具有感染性,比如学生宿舍某同学丢东西之后,他会有意识的或报复性的拿别同学同样的或价值更高的东西。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严防偷窃现象的发生。偷窃行为的矫正,首先是教育治疗。对于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外心理学家对于品行障碍的研究一般是以男性为被试,但近十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女性被试品行障碍的研究。本文根据国外近十年来关于品行障碍的大量心理学研究,综述了品行障碍在在诊断表现、影响因素、成年后发展结果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青少年品行障碍形成的认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道德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当他们自己的认知与新的认知或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而从事不当行为或产生不道德的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教育者应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形成的引导以及错误道德认知的矫正。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道德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当他们自己的认知与新的认知或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而从事不当行为或产生不道德的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教育者应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形成的引导以及错误道德认知的矫正。  相似文献   

13.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班主任在初一阶段时,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班主任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对班主任的了解,他们对班主任逐渐有了一定的看法,对班主任也不再那么崇拜了.  相似文献   

14.
推销品行     
  相似文献   

15.
品德教育在提倡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社会非常重要,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是新一代接班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跆拳道运动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人们的健康和品行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等院校一些学生形成了不端的品行.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他们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品行不端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探索对品行不端学生的教育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矫正他们的不端品行.  相似文献   

17.
王家奇 《教育家》2004,(5):60-61
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形象。从业也因职业的差异而使自身形象各具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知识与明的传播;班主任,广阔心灵世界中无私的管理,他们的自身形象较之其他职业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教育威信,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学生的身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其他同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打交道最多。为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班集体的全面建设.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必须积极沟通、相互协助和配合。同事交往关系成为同班教师群体,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处理好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由于某些因素的关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交往常常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而容易影响同班教师群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交往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艳 《中国教师》2004,(11):26-28
在我国,班主任,特别是中小学的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事实上,班主任在校园内外扮演着各种角色,过重工作的负担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体力,甚至是能力。于是理论界与实践者都对现有的班主任制度进行了反思,但多集中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探讨。本刊从不同角度对班主任的角色进行梳理与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班主任制度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品行与品位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教育会议,顺便去了趟五峰山。那地方距济南市区大约四五十公里,一座青山,几处庙宇,古朴而自然。山脚下有座道观,观内有棵银杏树,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树粗6.5米,高35米,树冠覆盖面积2540平方米,且雌雄同体,实属罕见。正啧啧赞叹时,忽见朝南的一根足有一搂粗的大枝齐刷刷地断裂下来,树枝已不知去向,只有伤口塞着厚厚的水泥,斑斑点点,像是大树渗出的血。不问还好,一问险些气炸了肺:原来,这是当年某电视剧组在此拍摄电视剧时,嫌其碍事而砍掉的!呜呼!悲哉?哀哉!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