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学习《繁星(一三一)》,掌握生字新词,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韵味。2.补充冰心写海的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海的情结。3.与语文园地中冰心写的另一首诗进行对比诵读,学习短诗的写法,尝试自己创作。4.推荐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多渠道搜集诗歌并摘抄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象。【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比较辨别;2.点拨交流。(二)学法:1.朗读品味;2.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2.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非由润色”的白描艺术特色。3.比较探究,领悟诗旨,挖掘汉乐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课前准备】1.阅读链接资料,简单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李白其人,把握诗歌的主旨及其艺术特点。2、掌握吟诵这首诗歌的基本方法;在揣摩诗歌语言、理解主旨的过程中,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体会、学习李白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文化人格。【教法设计】了解李白,解读"梦境"。教师的着力点在于创设情境,点拨引导。教学中,以诵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专题解释】诗骚传统影响深远,联读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从体式、风格两个角度,简要梳理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通过诗歌诵读、讨论探究、诗歌改写等活动自主探究,感受诗歌体式的演变,品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初步体会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特征。【预习任务】1.自主诵读本单元诗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美。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简要概括每首诗的思想内容(5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2.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儿歌。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节日习俗。3.探索更多的传统节日,拓展诵读有关节日的古诗词。【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节日习俗。2.探索更多的传统节日,拓展诵读有关节日的古诗词。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诗人感情,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培养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并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感情,讨论欣赏本诗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掌握诵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教导学生热爱李白及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和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2.读懂诗意,体会慷慨悲壮的风格特色;3.掌握诗歌中的文言词语,改写诗歌。【教学内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讲解诗意,改写诗歌;3.欣赏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学情分析】1.在上高中以前,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传统戏曲和古代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专题解释】通过诵读《迷娘(之一)》,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丰富审美感受。【预习任务】1.搜集资料,了解歌德生平。2.教师提供诵读技巧的资料,学生尝试对文本进行音读、意读、情读、美读。3.阅读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教师提供预习单),思考中西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诗歌结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美,背诵课文。3.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春天已不知不觉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出示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习朗读技巧,感知诗歌内容.(重点) 2.品析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的,生活中的风雨总会不期而至.对此,我们是逆来顺受、避而不见,还是勇敢无畏、迎难而上?不同人生态度会带来不同的人生风景,这节课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