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孑L鹏 《课外阅读》2011,(10):300-3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充满着一种人情味的精神关怀。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阅读数量着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推敲字词,咀嚼文字,是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重点词句、耐人寻味的细节、内涵丰富的潜台词,甚至对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进行品读,在咬文嚼字中“品”出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就是"咬文嚼字"。从歌词中学习语文,欣赏歌词同样需要"咬文嚼字"的习惯。我们既能欣赏到美妙的歌词,又能看到歌词中的瑕疵,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刘坚教授指出:“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于一体,达到数学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刘棠 《广东教育》2006,(10):23-23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依然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师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6.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更是调整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教学中需要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7.
8.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9.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相似文献   

10.
佛曰:“一朵花里显真性,一粒米里看世界。”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感受力,能从一个字一个词出发,挖掘出整个文本的意蕴,注重对文本尤其是对构成文本的文字的揣摩与推敲,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领学生走入语文的深处,真正创造出让学生怦然心动的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农村小学生爱上习作,笔者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一、拓宽孩子一双慧眼——发现“乡土”自然之美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农村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没有城里孩子的写作素材多……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是有别于城市孩子的另一片广阔天地,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着青山绿水、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花开花谢、季节更迭、山峦小溪、飞禽走兽、插秧割禾、秋收春种、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  相似文献   

12.
语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采取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探究的关键是“拓展思维空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阅读质量”。本试图对《咬嚼字》一来一番咬嚼字,谈一谈语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走进窦老师的课堂,语文味的咬文嚼字随处可见,每一处更可见窦老师巧妙的设计,那都是匠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解决语文学科“少慢差费”的关键是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多个角度培养他们内在的驱动力。驱动力是一个合力,它意在阐明:学习是一个有许多因素互相促动的过程,任何单一的因素都绝不能完成驱动的任务。产生驱动力的基础是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下面就两者的关系和具体操作谈一点粗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讲究有效的“咬文嚼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却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把词语在参考书上或是字典上的解释照搬、照抄、照背、照默,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转眼即逝,更谈不上活学活用了。笔者最近在留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时,发现于老师在“咬文嚼字”时不但讲究艺术,而且注重实效,择其一二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发语文教学人文功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周邦彦的满庭芳为立足点,以咬文嚼字为原则,从而总结出从语法现象的角度突破、从写景状物上突破、从修辞手法上突破、从文化典故上突破、从表现手法上突破、从思想情感上突破等六种诗词鉴赏的六个角度。试将这些方法推而广之,融会贯通,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鉴赏和品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是教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经典美文后,能够感悟人生哲理,品味生命美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更能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观的形成。作为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文性,传递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也逐渐地重视起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培养情感、联系生活教学、以身作则等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回归语文本色,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