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艺术。一、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  相似文献   

2.
一教:违背作者原意的读写结合笔者第一次参加《母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教学设计,是几年前"小学课文导写"课题组的一节研究课。"小学课文导写"着重研究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上注重探寻最佳"读写结合点"。大家查阅资料,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发现有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拓宽作文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读写训练项目,明确作文训练目标,以课文这个最好的范文,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写的技能。九义教材十二册的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很轻松地下笔作文,将所学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具体、生动呢?教学中,我抓住本单元的读写结合点(《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找准读写结合点。本单元课文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抓住结合点,是读写结合的突破口阅读同作文的结合,是读写结合的突破口。能否抓准结合点,关系到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1.结合点的内涵这里所谓的结合点,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读写关系、读写重点的核心之处。抓住结合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摸清作者的思路,体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这样写的用心,了解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并且学以致用,指导习作实践。例如《少年闰土》,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充满着童真童趣,洋溢着清新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去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写话资源,依课文的特色而挖掘出大到篇小到句的读写结合点,将片断写话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写话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水平的提高。一、仿写——亲近语言儿童写话的初始阶段是模仿,而一篇篇文质精美的课文正是学生仿写的好资源,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积累语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总会努力寻找教材中的一两处读写结合点,设计练笔引导学生练写。然而,很多时候我的练笔设计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写的实效,这让我大为困惑。直到我经历了公开课《文成公主进藏》读写结合环节的四次磨课,才明白应该怎样拨云见日,走出练笔设计单重范式、单重文本、单重语意的误区,使读写结合教学得意又得言,真正抵达写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应当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教师在充分发掘结合因素(结合点)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读写活动.从读写联系规律中求"同"(结合点);在读写训练方式上求"异"(多样化).把写的训练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由写促读,强化读写,实现读写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充满着童真童趣,洋溢着清新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写话资源,依课文的特色而挖掘出大到篇小到旬的读写结合点,将片段写话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写话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以文本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即读写有机结合,以达到读写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严欣 《文教资料》2010,(30):81-82
读写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使读与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统一。体现阅读与作文原本就是“一家”,同构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读”中有“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写”中用“读”.水到渠成地实践阅读中学到的“方法”.从而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上)—————湖北/余映潮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3.
钮维 《教育文汇》2015,(3):35-36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读"是"写"的基础,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在这里,需要在"读"与"写"之间找准结合点,使写法自然渗透,使阅读教学更显魅力。一、读后模仿,实现读写结合仿写,是指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多种写作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对作者的写作方法采取点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并加以内化、吸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让读写同行。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努力实现让学生善读、巧说、乐写,找到读写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从读学写”训练题举例□河北苏天祥深入挖掘课文中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从读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要分析出写作所需的规律性知识,迅速迁移运用。下面是读的理解训练和写作训练相结合的题目。一、下面一段话是按照“概括——具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林碧蓉 《教育》2014,(9):22-23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又是通过"写"来实现的。"读"与"写"是阅读教学两个不变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随机课堂练笔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教师是开发文本读写价值的真正实践者。关于读写结合,当下许多教师已经在精读课文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也是很大的。只是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等方  相似文献   

18.
所谓随文练笔,即以课文为依托,找准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把语言的运用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练笔中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易于操作,是一种新形式的读写结合.它的出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9.
所谓随文练笔,即以课文为依托,找准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把语言的运用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练笔中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易于操作,是一种新形式的读写结合。它的出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0.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于老师深谙此道,读写结合是他阅读教学的一大亮点。他的读写结合点选择得好,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紧紧抓住读写两条线,所以他的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他执教《新型玻璃》的一个读写结合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