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莉 《学语文》2013,(4):42-42
观王君老师执教的《纪念白求恩》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王君老师的课堂是青春与青春的交织,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智慧对智慧的启迪。我在心里说,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一、精致的训练精致的言语训练,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即使是简单的诵读,  相似文献   

2.
王君老师在作文教学课《真人真事真感情大情大气大文章》中引用了一个视频:“达人秀”表演现场,一个杭州的老太太弹唱《因为爱情》,其歌声虽然平常,但一曲未罢,却让评委和现场的观众都感动得潸然泪下,课堂上观看视频的师生也悄然动容。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真情最动人”的道理。细细品味,这个例子的教学价值还不止于此,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叙...  相似文献   

3.
正《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定价:39.80元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推介《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十多年对群文整合教学的思考、沉淀。本书精选王君老师古诗文群文教学、现代文群文教学等15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以教学立意、课堂现场、课例点评展开,用教学沙龙的现场感立体呈现一堂堂好课的精彩之处。王君老师的"群文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然后回溯语文教材,有新意,有智慧,有效率,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最走心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纪念白求恩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65周年纪念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关小学和延中沟小学的近百名队员伫立在毛泽东同志住过的窑洞前,共同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但队员们的心中却热情如火。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要在《纪念白求恩》的诞生地创建各自的英雄中队--延中沟小学创建"白求恩中队",南关小  相似文献   

5.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能找到那个养蜂的人?”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完《蜜蜂引路》的一二自然段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很安静,孩子们在紧张地阅读和思考。一秒、两秒、三秒……两分钟过去了,可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孩子们那一双双迷惑的眼神分明在告诉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回答不了。“谁能先说说列宁找养蜂人一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又看到些什么?”老师略加思索之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带有鼓动性和启发性的发问使课堂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著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和《为人民服务》一样,同样是在一篇短短的文章里,讲了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问题。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里,讲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或者说,做人应该从什么样的“出发点”出发,也就是说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来做人的问题。毛主席讲这个问题,是结合纪念白求恩同志这个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来讲的,所以既把做人的道理教导了我们,同时也树立了一个榜样,使我们好懂好学。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非常扼要、非常深刻地提出来和说明了:白求恩同志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怎样来纪念他。从对白求恩同志生平极为扼要的叙述里,从白求恩同志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斗争里,看得出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上海教育》杂志编辑沈祖芸老师在微信公众号"教育能见度"上发起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看视频谈感受"。沈老师在微信中挂了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的三个视频:李承远演讲《厚德载物》、刘媛媛演讲《寒门贵子》、林义杰演讲《人生需要急转弯》。和大多数朋友一样,看完三个视频,第一时间震撼我心灵的是刘媛媛和李承远,一个是寒门女孩、北大高材生的成功励志故事,一个则用"愤怒""呐喊"的方式传授"厚德载物"的做人道理,但一周以后,依  相似文献   

8.
赵春梅 《考试周刊》2013,(44):75-75
<正>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她先由分饼引出1/2,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及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猜一猜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呢?"学生个个面面相觑,都没有举手。教师鼓励:"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大胆地猜一猜上面的数叫什么呢?"老师又着重强调了"分母"这个词,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叫‘分公’吗?"老师尴尬地摇摇  相似文献   

9.
许国申 《江西教育》2012,(Z1):62-63
业内人士都知道,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科任老师也责无旁贷。我想说的是,履职的关键就在于渗透和机智。《课堂内外.教师版》(2010.08)上有一篇短文——《老师真gǒu》。文中说:当教师讲评作文说到"作文满分40分,达到30分的算良好,30分以上算优秀"时,一位同学突  相似文献   

10.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孙子定理"的设计意图及课堂实录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09)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鸣"。华老师接受挑战,敢为人先,把数学名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把数学外在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主导学是怎样的课堂?我的理解是: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体会、充分思考……导学呢,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就像牧羊人放牧一样。对于牧羊人来说,羊群永远是主要的,但如果没有引导,羊群是自由散漫的,它能吃到草,但可能吃不饱喝不足。教师和学生就如牧羊人和羊群,没有教师这个牧羊人的引导,学生也只能像羊群一样。所以,老师这个牧羊人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带到有水源和有绿草的地方吃饱喝足。这样,你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一次有幸现场观摩了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课上学生多次断句破句的结巴朗读,让贾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指导,让本该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课后,贾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朗读问题。贾老师的博文《老于的忧虑》("老于"——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中再次提到了这个令前辈们忧心忡忡的问题:"一次和于老的会面交谈,于老一见到我就激动地说,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  相似文献   

13.
梁初 《湖南教育》2003,(17):45-45
也许你不会相信,但下面这些,却是发生在课堂上的真真实实的事情。 一位有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在根据“标准答案”讲解考试题时,学生指着黑板上的一个词语:“老师,这个词写错了!”这位老师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写错了?!”学生说:“我翻了词典!”这时,老师没有去看看究竟是不是错了,而是勃然大怒道:“胡说!是词典上写错了!”  相似文献   

14.
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住一发,震动全身,就是要把握一发和全身的关系,着眼全身,着手一发.根据全文知识,突破关键部分,以点带面,达到高屋建瓴,举纲张目,以简驭繁,以少胜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效果。这里关键的是要抓准能牵动全身的“一发”.我的做法有:一、剖析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题这个“窗户”可以大致窥出全文内容,思想脉络或文章线索,按图索骥,就能找到掌握文章要点的最佳最短途径。例如讲《纪念白求恩》,我提出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怎样纪念白求恩的两大问题,进而解释:白求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行为、事迹和高尚思想,这是全文阐述的重点;怎样纪念白求恩?对白求恩的最好纪念,是学习白求恩毫不利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校讲授式课堂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对分课堂"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路基工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了部分内容实践了"对分课堂"。通过实践感受到了"对分课堂"可以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拓展老师的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调查了学生对"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16.
湖北荆州王佑军老师提出评价新课堂的尺度:"要由教师‘告知’的教学变成学生‘感知’的教学。"又言"告知的课堂一定是简单的重复,感知的课堂能异彩纷呈。"(原载史绍典著《语文与生活》之《语文课改面面观》)读之,感受到老师们变"讲堂"为"学堂"的深情,但对其过于凿凿的言辞,笔者有自己的想法:"告知"的课堂和"感知"的课堂真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语文课堂真的要与  相似文献   

17.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  相似文献   

18.
正在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学做一件家务》的作文讲评环节,有这样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师:看看这个同学把锅头洗好了吗?生:没有。师:对,因为他洗锅头时出现了"小插曲"。(板书:发现小插曲)写作文,"发现小插曲"非常重要。比如:一位同学早上上学,上了公车就一路绿灯来到了学校。另一位同学刚要上车,忽然发现自己没穿校服,就跑回家穿校服;上了公车以后,又老是遇到红灯;终于快到学校了,又遇到堵车。前面那位同学一路顺风,没有"小插曲";后一位同学遇  相似文献   

19.
回顾《纪念白求恩》一课的获奖经历,由衷感谢指导我备课的师傅——昆明市第四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浩宇老师.罗浩宇老师常对我说:“语文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高度.”当然,罗老师也曾传授过我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知识与技巧.这堂课的教学,我就在她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了“语文教学的设计艺术在于品细、品深、品美”.现将执教《纪念白求恩》的一些感悟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传涛 《教育》2012,(32):5
一段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徒手劈砖的视频近日在网上走红,主角更被网友称为"劈砖教授"。其实,这位老师当时不是为了展示功夫,而是要借机讲授一些物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南方都市报》记者随后获悉,这位老师是四川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副教授魏骁勇,当时正在给研究生上科学工程实践课。(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